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東睦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4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500萬元到19,5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933萬元到15,933萬元,同比增長419%到447%。
對于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東睦股份分析認為:伴隨下游行業景氣度回升,公司訂單增加,生產稼動率不斷提升,邊際改善效果明顯。上半年,各項業務中,MIM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約101%,緊隨大客戶新產品上市的節奏,已配備5條折疊機模組生產線。
據中國粉體網了解,MIM是將現代塑料成形技術引入粉末冶金領域而形成的一種新的金屬零部件近成形加工技術,MIM技術突破了傳統粉末冶金工藝在形狀上的限制,同時具備大批量、高效率成形具有復雜形狀的零件特征,成為現代制造高質量精密零件的一項近成形技術,應用領域廣泛,涉及:汽車、消費電子、醫療、工具、鎖具、通訊等各種零部件。
MIM產品具有以下特點:
(1)密度均勻,光潔度好,表面粗糙度可以達到Ra 0.8-1.6 um;重量在0.1-200g。尺寸精度高,一般無需后續加工;
(2)適用材料范圍寬,應用領域廣,原材料利用率高,生產自動化程度高,工序簡單,可實現連續大批量生產;
(3)產品質量穩定、性能可靠,制品的相對密度95%~99%,可進行滲碳、淬火、回火等熱處理。產品的硬度、強度、延伸率等力學性能高。耐磨性好,耐疲勞,組織均勻。
在應用方面,電子儀器產業是MIM零件的主要應用領域,在亞洲約占MIM零件銷售額的50%。電子器件的微型化需要生產成本較低的、性能較好的、更小的零件,這正是MIM零件的優勢所在。例如:光纖接頭,消費電子類的hinge系列,手機卡托、按鍵、鏡頭圈、LED圈、轉軸,以及磁盤驅動器部件、電纜連接器、電子封裝件、手機振子、計算機打印頭等都常用MIM產品。
(圖源:pixabay)
據中國領先的金屬注射成形(MIM)制造企業東睦股份介紹,MIM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為:首先,選取符合MIM要求的金屬粉體與有機粘結劑,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采用適當的方法混合成均勻的喂料,然后,經制粒后在加熱塑化狀態下,用注射成形機注入模具型腔內獲得成形坯,再經過化學或溶劑萃取的方法脫脂處理,最后經燒結致密化得到最終產品。
自2021年以來,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持續低迷,但從2023年第三季度起,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有一定程度的回升,東睦股份MIM技術平臺2023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逐季企穩回升,第三、四季度單季均實現盈利。
2023年國內知名企業推出多款新的折疊機型,其關鍵部件之一為鉸鏈,其鉸鏈零件采用MIM技術制造,這一巨大變化為MIM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IDC報告顯示,自2019年首款產品上市以來,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連續4年同比增速超過100%,2023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00.7萬臺,同比增長114.5%。
據了解,除屏幕外,折疊屏手機與傳統智能手機最大的區別以及最大難點在于折疊處的鉸鏈部分,它是實現可折疊手機最關鍵的功能性零部件,也是折疊屏里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要想設計開發一款優異的鉸鏈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不僅僅與其結構設計相關,還與加工精度以及配合精度相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屏幕開合時出現凸起與明顯的折痕。
鉸鏈加工中的難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成型工藝復雜;(2)精度要求極高;(3)后續噴丸拋光處理工藝復雜;(4)鉸鏈組裝工序繁多,公差累計偏位大。目前,東睦股份已是全球某知名手機品牌MIM件最大供應商。
2024年,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迎來了顯著的復蘇跡象。在過去兩年里,隨著產業鏈庫存的持續調整,從今年一季度開始,“補單”需求顯現,市場重新活躍。與此同時,AI正在成為消費電子發展的新引擎,隨著AI應用端市場認同度的持續提升,消費電子產業鏈上游相關企業也將因此顯著受益。
參考來源:東睦股份官網、公告;上海證券報;中國粉體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