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藥物制劑的發展深深依賴于制劑技術、藥用輔料、給藥裝置、制劑設備、檢測設備和包裝材料等創新和發展,其中,藥物制劑相關制備技術對藥物制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敬文等通過文獻分析,回顧近十年來制劑相關技術發展,對多種制劑技術進行綜述,總結發展歷程、應用范圍與特點、取得成就等內容,為我國藥劑學及相關領域制劑相關技術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助力我國藥劑學及相關領域的發展。
3D打印技術
就固體制劑的制備而言,3D打印機相當于固體制劑的制備設備,如制備片劑的壓片機。因此,從某種程度而言,3D打印技術是一種制劑的制備技術。
3D打印技術的特點
3D打印技術是以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型文件為基礎,由計算機控制,通過逐層連續沉積方式層層疊加,直接打印制備具有特殊外形或復雜內部結構物體的快速成型技術。3D打印技術可將設計、制造和調配全過程一體化,精確控制劑量和制劑產品形狀與結構,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降低用藥錯誤帶來的風險。
左乙拉西坦3D打印片
2015年8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左乙拉西坦3D打印片上市,該3D打印片劑是全球首款使用3D打印技術制備的片劑。其處方由主藥和常規輔料組成,在3D打印機上通過液體黏合劑將藥物顆粒黏結在一起,形成多孔水溶性新型口腔崩解片劑。該3D打印片是由Aprecia Phramaceuticals公司研發,商品名SPRITAM,用于治療癲癇發作,具有載藥量高,快速崩解,迅速起效,特別適合于兒童、老人和有精神障礙患者的特點。
制劑應用
3D打印技術在制藥領域不斷普及,為藥物個性化治療提供新的制劑方向,更加符合精準醫療的概念模式。該技術在藥物制劑產品的制造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尤其適用于速釋制劑、控釋制劑、遲釋制劑、漂浮制劑和復方制劑的制備,具有快速成型,實現多種材料精確成形和局部微細控制,原料藥無浪費,生產更加精準,可制造較難制造的異形片劑以調控藥物釋放,等等。
打印技術類型
按原理分類,3D打印技術主要分為: 噴墨成型打印(IP)、熔融沉積成型打印(FDM)、光固化成型打印(SLA)等。其中,噴墨成型打印的粉末黏合快速成型技術和基于擠出打印的熔融沉積成型技術,打印材料種類多,成型速度快,靈活性高,應用更為廣泛。噴墨成型打印技術包括液滴-粉末黏合和液滴-液滴沉積打印技術。用于熔融沉積成型打印的藥用聚合物包括丙烯酸樹脂、乙基纖維素(EC)、羥丙基纖維素(HPC)、HPMC、聚己內酯(PCL)、聚乳酸(PLA)、聚乙烯醇(PVA)、PEG及乙酸羥丙甲基纖維素琥珀酸酯(HPM-CAS)等。
3D打印技術既可應用于原研藥,也可用于改良型新藥的研發,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3D打印機設備、打印技術專利或平臺技術、輔料使用的成熟度以及臨床可接受程度等方面的不斷進步,以精準醫療與個性化給藥為突出優勢的3D技術藥物制劑產品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滿足臨床需求,服務于患者。
有關3D技術的主要作用、應用范圍及打印方式等簡要總結見表。
參考來源:中國藥學雜志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青黎)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