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3D打印技術(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3DP)是基于計算機構建的數字模型,通過“分層打印,逐層疊加”的方式生產制造三維實體。憑借數字化和個性化的制造方式,近年來3D打印技術在制藥領域的應用備受行業關注。
作為一種前沿技術,3D打印將為醫藥行業帶來全新的藥物開發范式和生產模式。那么,3D打印技術的發展歷程如何?目前有哪些藥企入局?又面臨著什么樣的問題和挑戰?
3D打印技術的發展史
3D打印的理念最早起源于19世紀末美國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術。不過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才有了雛形。1986年,美國人Charles Hull應用立體光固化成型技術(SLA)發明了第一臺3D打印機。1996年,MIT(麻省理工)的Michael J. Cima教授首次報道了粉末粘結3D打印技術可應用于制藥領域。同年,全球第一家藥物3D打印公司Therics在美國成立,藥物3D打印行業由此起步。
與傳統制造技術相比,3D打印能夠減少復雜的工藝流程,以較高的生產效率制造出具有特殊外型或復雜內部結構的物體。
在經過了漫長的技術驗證期后,2015年7月,FDA批準了第一款3D打印藥物Spritam(左乙拉西坦),用于癲癇病的治療,該藥物由美國Aprecia公司開發,使用藥物粉末粘結技術獲得。它的批準標志著3D打印制藥技術獲得監管部門認可,激起了又一輪行業研發熱潮。
在技術分類上,按照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F42增材制造技術委員會的分類標準,3D打印技術可分為7類:材料擠出成型技術、粘合劑噴射成型技術、粉末床熔融成型技術、光聚合固化技術、材料噴射成型技術、直接能量沉積技術和薄膜層積技術。其中,材料擠出成型技術、粘合劑噴射成型技術、粉末床熔融成型技術和光聚合固化技術這4大類3D打印技術,被應用于制藥領域。
國內外重點布局企業
目前,國內外已有數十家企業參與3D打印制藥技術的探索和開發,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技術路線。
NO.1Aprecia
Aprecia成立于2003年,其目標是把先進的3D打印藥物技術應用到藥物產品開發中,并實現商業化生產。2007年,Aprecia根據MIT的粉末粘結3D打印技術開發出了ZipDose制藥技術的雛形。ZipDose技術不僅解決了患者吞咽困難的問題,還解決了普通口服固體制劑載藥量低的技術壁壘,還具有良好的掩味作用,對掩味困難的原料藥同樣有效。而且該技術平臺具有廣泛的適用性,適用于大分子和小分子藥物。同時,Aprecia開發出了規;瘽M足GMP要求的藥物生產系統。
2015年,Aprecia的抗癲癇藥物Spritam獲FDA批準上市,其應用3D打印技術,具有內部多孔的結構,可實現迅速崩解,解決吞咽困難的臨床需求。不過由于活性藥物成分左乙拉西坦的商業競品較多,Spritam上市后業績平平。
除了生產自己的藥品之外,Aprecia還許可其他公司來使用技術平臺,擴大業務范圍。
NO.2三迭紀
南京三迭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三迭紀”,英文名Triastek)成立于2015年7月,其目標是建設全新的藥物3D打印技術平臺。三迭紀首創的熱熔擠出沉積(MED)技術,是一條不同于其他公司的藥物3D打印技術路線。該技術在藥片生產時,可直接將粉末狀的原輔料混勻熔融成可流動的半固體,再以高精度擠出,打印成型,適用于具有復雜內部三維結構藥物制劑的生產制造。
三迭紀基于劑型源于設計的理念,對藥物制劑內部采用獨特的三維結構設計,可精確實現藥物釋放時間、部位、速率及釋放方式的程序化控制,為需要高難度制劑技術的新分子藥物產品開發提供了解決方案。
另外,三迭紀的MED技術還可實現原料藥和輔料粉末的混合、熔融和輸送,為連續化進料和打印提供底層技術支持,可實現高效、高通量的規;a;贛ED技術平臺,三迭紀開發了涉及結腸靶向、增溶、胃滯留和口服多肽等熱門領域的藥物遞送技術,顛覆了傳統固體制劑的開發和生產方式以及藥物傳遞方式,年產能達到5000萬片。
目前,三迭紀通過505(b)(2)途徑,已有兩款藥物獲得FDA的IND批準。產品之一T19于2021年1月獲FDA臨床研究許可,該產品根據時辰治療學原理,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的晝夜節律進行設計;颊咚胺肨19,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在疾病癥狀最嚴重的早晨到達峰值,并維持日間血藥濃度,從而取得最佳的藥物治療效果。
另一款產品T20于2022年3月獲得FDA臨床研究許可,其原研產品是全球最暢銷的一款抗凝血藥物,化合物在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市場國家和地區仍在專利保護期,其年銷售峰值預估高達220億美元。不過原研產品為速釋片,需要一天服用兩次。T20產品被分為多個腔室,可根據活性成分在胃、腸不同段的吸收率分配各腔室劑量和釋放時間,實現一次給藥即能達到原來兩次給藥相似效果的目的,可以一天一次給藥,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
另外,三迭紀的第三款3D打印藥物T21已于今年7月份完成全球首次人體試驗,其原研藥物是口服Janus激酶(JAK)抑制劑托法替布。T21于2022年11月獲FDA臨床研究許可,在今年第一季度啟動了首次人體試驗,研究結果證實T21被精準遞送至目標部位結腸,達到試驗預期。T21是一款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UC)治療藥物,設計目標是將藥物直接遞送至結腸病灶部位發揮作用,從而大幅降低用藥劑量及全身暴露引起的副作用。
目前,三迭紀已就3D打印藥物專有設備及3D打印數字化藥物開發方法提交了156項專利申請,成為全球3D打印藥物領域專利布局最完整的機構。
NO.3FabRx
FabRx由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4年創建。針對個性化給藥,FabRx開發了3D打印機M3DIMAKER和軟件M3DISEEN,并于2019年在西班牙一家醫院進行了兒童臨床試驗,為患有罕見的代謝紊亂——楓糖尿。∕SUD)的兒童制備了個性化藥物劑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產品能更好地控制患者體內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的血液水平,且味道和顏色患者接受度高。
FabRx還開發了直接粉末擠出技術,可快速靈活地制備多種藥物劑型,更好地應用于個性化制藥場景。
NO.4Merck KGaA(德國默克)
Merck KGaA(德國默克)于2020年2月宣布,計劃使用粉末床熔融3D打印技術開發和生產藥物用于臨床試驗,并與全球最大的3D打印設備制造商德國EOS旗下的AMCM簽訂了合作協議,開發規模化藥用3D打印設備用于商業化生產。2022年,Merck
KGaA與三迭紀共同在美國醫藥媒體Pharma's Almanac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首次披露了雙方合作契機和合作研究成果,通過MED技術和Merck輔料相結合,成功實現了難溶藥物的增溶,并為提高體內生物利用度這一難題提供了技術解決方案。
NO.5TNO
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于1932年成立,其在多材料復合打印和高速打印方向上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近年來TNO開始進軍3D打印食品和藥物領域,在藥物上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個性化制藥,以及利用3D打印加速藥物產品早期開發上。
NO.6阿斯利康
2019年,阿斯利康宣布和全球工業噴墨技術領先者英國賽爾公司(Xaar)以及3D打印設備公司Added Scientific進行合作,探索通過噴墨3D打印技術進行臨床個性化用藥的工業化生產的可行性。
各項利好政策落地 3D藥物打印仍面臨挑戰
與傳統藥物制備工藝相比,3D打印技術具有極高的可控性和靈活性,非常適合個性化制劑及創新型制劑的制造,從而更好地解決復雜給藥方案和特定患者人群的給藥問題。因此,藥物3D打印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政策也一直在助力行業的發展。
2017年,FDA發布促進新興技術用于制藥的行業指南,其中3D打印和連續化生產是重要的戰略方向;還將3D打印藥物定義為制藥的新興技術,對于3D打印藥物的審評也保持著開放與歡迎的積極態度;中國CDE對于3D打印在制藥行業的應用表示認可與關注。2019年,CDE專家曾發文展望3D打印技術的應用前景及挑戰,并有意愿積極推進3D打印在制藥行業的應用。2021年,CDE發布關于公開征求ICH指導原則《Q13:原料藥和制劑的連續制造》意見的通知,藥物3D打印連續化生產技術與此法規息息相關。
不過,藥物3D打印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仍面臨較大挑戰。在技術開發方面,需對制藥工藝和藥物劑型設計進行輔料研究,對藥物三維結構新劑型的釋放機制進行體內外研究和驗證。需要弄清3D打印設計中,影響藥物釋放速率和機制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如何評估3D打印藥品的性能,是否可以使用傳統的體外測試方法來評價3D打印藥品;如何界定每種3D打印技術的關鍵工藝參數等。在技術應用方面,對于藥物3D打印公司,需走通國家的法規路徑,以保障產品未來實現商業化。
目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作為產業的重要一環,制藥產業的智能化發展不可或缺,3D打印藥物技術被行業譽為新的“奇點”,是制藥技術的底層革命,它為制藥產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一種關鍵的解題思路?偟膩碚f,全球3D打印藥物行業尚處于萌芽期,3D打印藥物的前景明朗,但其產業化進程依舊道阻且長。身處其中的行業參與者們如何享受到這波技術浪潮帶來的時代紅利,筆者認為如何實現技術商業化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核心。
參考資料:
1.《藥物3D打印行業報告》,沙利文.
2.Ameeduzzafar, Alruwaili NK, Rizwanullah M, Abbas Bukhari SN, Amir M, Ahmed MM, Fazil M.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 Design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Curr Pharm Des. 2018;24(42):5009-5018.
3.王雪,張燦,平其能.3D打印技術在藥物高端制劑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6,47(02):140-147.
4.Sen K, Mehta T, Sansare S, et al.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of Powder-based Binder Jet 3D printing process- A Review[J].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21, 177.
5.http://www.3ders.org/articles/20171003-ing-says-3d-printing-could-account-for-half-of-manufactured-goods-by-2060-wiping-out-25-percent-of-global-trade.html.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青黎)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