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紅日藥業1月30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7億-6.62億元,同比下降3.68%-18.9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5.13億元-5.8億元,同比下降14.48%-24.36%。
(圖片來源:pxiabay)
對于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紅日藥業表示,報告期內,中藥配方顆粒新政策正式實施,行業處于新舊標準轉換階段,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及省級標準尚處于逐步落地階段,醫療終端也因各生產單位在新舊標準轉換階段尚未實現全品種供應導致短期組方受限。公司受宏觀政策和疫情疊加影響導致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有所下滑。
據了解,自國家藥監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以來,國家就一直在加快推進中藥配方顆粒國家藥品標準制定。目前已經頒布了200多個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同時,各地也在加快推進中藥配方顆粒省級標準的制定。在此轉換過程中,部分中藥配方顆粒藥企業績受影響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紅日藥業以外,還有多家中藥配方顆粒企業預告受新政影響,2022年凈利出現下滑的情況。
例如,中國中藥預期,該集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60%-70%。主要由于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及省級標準公布及備案品種不足,終端組方受限,影響本期銷量;部分醫療機構為應對中藥配方顆粒新政策實施,在2021年年末儲備了較充足的企標產品,導致本期終端需求減少;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實施后,生產成本較大幅度增加,終端價格調整未完全到位;本期新增對產品保護權無形資產攤銷及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影響。
不過,部分藥企雖然配方顆粒業務受到國標切換備案進度的影響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整體業績保持正增長。例如,華潤三九1月19日公布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3.65億元至人民幣25.7億元,而上年同期凈盈利約人民幣20.56億元。
展望2023年,業內認為中藥配方顆粒企業的發展確定性比較高,預計相關藥企將加速市場擴張。如中信證券曾在報告中提到,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結束后,銷售渠道預計將從試點期的2000多家中醫院擴展到百萬家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療機構,市場空間數倍擴容。配方顆粒納入中藥飲片管理,價格可加成不超過25%,同時納入醫保支付進一步推動空間擴容。配方顆粒全國集采尚有時間窗口,且預計價格降幅類似中成藥,較為緩和。
華潤三九等藥企也對新的一年發展充滿信心,華潤三九近日在機構調研中表示,配方顆粒業務預計23年增速較好,主要在于配方顆粒業務22年下滑比較明顯,基數較低。同時,備案品種數量逐漸增加,預計23年的增長具備一定的基礎。如果23年各省備案進度比較快或者國標品種出臺速度快的話,銷售進度可能會更好。此外,配方顆粒業務監管也更加規范。 國泰君安在研報中也指出,伴隨2023 年國/省標備案數量的持續增長,2022 年市場承壓所導致的低基數有望為2023 年帶來潛在的恢復性增長。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青黎)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