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英國劍橋大學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摻雜技術將電荷載流子卡在材料晶體結構的特定部分重新組合并發光,能夠將鹵化物鈣鈦礦材料的發光增加3倍,有潛力成為低成本可打印的柔性LED照明材料、智能手機顯示屏、低價激光器等。該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雜志》。
這種新型半導體材料是納米晶體形式的鹵化物鈣鈦礦,其厚度僅為人類頭發的千分之一,是高度發光材料。研究人員嘗試用錳離子交換鉛,量子點的發光增加了2倍。下一步研究人員希望確定更有效的摻雜劑,從而使該技術推向更廣泛的應用。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青黎)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粉體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