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深圳大學增材制造研究所成立于2016年,成立至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增材制造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深圳市科創委項目等各類科研課題的支持。研究所主要從事面向科學基礎和工程應用的增材制造研究,涵蓋了材料、工藝、裝備和應用等各方面。研究所目前擁有多臺光固化、靜電紡絲、低溫直寫、噴墨打印、激光熔化等增材制造裝備,以及各類材料制備處理、性能檢測儀器。
研究所瞄準高水平增材制造技術,與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目前研究所已經發表高質量SCI論文40余篇,多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騰訊獎學金、校優秀畢業生、百篇優秀論文、科研優秀獎等榮譽。
研究內容
研究方向:
a) 光固化技術;
b) 低溫直寫技術;
c) 噴墨打印技術;
d) 靜電紡絲技術;
e) 激光選區熔化技術;
f) 雙光子聚合技術。
使用的材料:
a) 復合陶瓷材料;
b) 金屬材料;
c)高分子材料等。
應用方向:
a) 新能源器件;
b) 催化劑載體部件;
c) 輕質高強陶瓷件;
d) 前驅體轉化陶瓷件;
e) 高性能金屬結構部件等。
研究團隊介紹
勞長石博士,教授,所長。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博士(2007)。深圳海外高層次人才。從事3D打印、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研究十余年。至今發表論文60余篇(包括Science、Nano Letters等),被引超5000次,獲國內外專利8項。主持多項重大項目,與國內外多家單位建立廣泛合作。
陳張偉博士,教授(破格),執行所長。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博士(2014)。從事3D打印研究10余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課題多項。在Acta Mat.、J. Euro. Ceram. Soc.等TOP期刊發表SCI論文近40篇,受邀在國內外會議做報告十余次。美國陶瓷學會會員、中國硅酸鹽學會測試分會全國理事、特陶青工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微納技術學會高級會員、增材制造分會委員。任SCI期刊《J. Adv. Ceram.》及EI期刊《材料工程》編委。
劉長勇博士,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博士(2012)。高級工程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增材制造及其在生物醫學、能源器件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曾任光韻達3D打印部技術總監。承擔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深圳技術開發項目、深圳科技應用示范項目等科研項目。至今已發表高水平論文20余篇,獲發明專利多項。
王沛博士,助理教授。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TU Dresden)博士(2018)。深圳海外高層次人才。曾在萊布尼茲研究所長期從事選區激光熔化金屬、金屬基復合材料及梯度材料等研究工作,并與多個國家科研機構均有合作。曾參與多項國內外重要科研課題。相關成果涉及材料制備、力學性能分析、結構設計等,并在著名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多次參加國際會議并作學術報告。
研究工作的開展情況
1、3D打印材料開發制備
針對不同3D打印工藝和應用場景需求,開發各種性能穩定且打印質量可靠的材料。研究所目前主要集中在有機物高分子、各類復合陶瓷懸浮液/漿料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總體材料開發和配制路線方案為:
2、3D打印與性能測試
研究所購買及研發了多款桌面和工業級3D打印設備。其中包括:DLP光固化機、低溫直寫機、噴墨打印機、SLM金屬打印機等,種類齊全,可滿足各類打印需求。同時擁有各類高端性能測試設備用于材料和打印件測試。
項目與成果概覽
深圳大學增材制造研究所在從事3D打印研究近4年左右時間內,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重大專項、廣東省教育廳青年創新人才項目、深圳市科創委項目等各級科研項目經費支持近20項,累計科研經費近1000萬元。近年來發表SCI論文近40篇,其中TOP期刊20余篇。部分項目如下:
參考來源:
深圳大學增材制造研究所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山川)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