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巴斯夫、陶氏、科思創等多家化工巨頭17日同時宣布,聯合成立全球聯盟,終結塑料垃圾。該全球化聯盟于1月16日在倫敦成立,旨在最大程度減少塑料廢棄物對海洋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推廣各種消費后塑料的解決方案。聯盟創始成員包括來自化工、塑料、消費品和廢棄物處理行業的約30家企業,承諾在未來5年內為該計劃投入超過10億美元。
據悉,該聯盟已承諾投入10億美元(目標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5億美元)幫助終結環境中存在的塑料垃圾。聯盟成員將開發全新解決方案以減少和管控塑料垃圾;這也包括推廣塑料制品回收方案,促進實現循環經濟。
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兼首席技術官薄睦樂博士(Martin Brudermüller)始終支持成立該聯盟。他表示,“我們堅定支持減少自然環境中塑料垃圾這一目標。巴斯夫聯合成立這一聯盟,因為我們希望引領并推動創新解決方案,為有效解決全球塑料垃圾問題作出貢獻。塑料是一種高效的材料,能節約資源,有益于人類健康、安全及社會便利。然而,如果不能合理使用、處理、回收塑料廢棄物,這些優點就會變為缺點。”
陶氏首席執行官Jim Fitterling表示,“創建沒有廢棄物污染的環境對于陶氏和整個化工行業的未來至關重要,或者站在更高的視角,對于我們的地球來說意義重大。清除塑料廢棄物行動聯盟匯聚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消費者的力量,使我們加快步伐,努力推進創新、提供急需的資源并采取果斷的行動,清除環境中的廢棄塑料。”
“科思創堅信塑料具有重要價值,不應被廢棄于自然環境。所有廢棄物都應被視作資源。”科思創首席執行官施樂文博士(Dr。 Markus Steilemann)表示,“我們相信新聯盟可以大幅促進創新,推進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并將‘變廢為寶’的概念轉化為經濟可行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科思創認為,再循環利用不應只局限于塑料廢棄物的處置,而應當貫穿整個價值鏈。例如,在原材料選擇方面,利用二氧化碳和生物質等替代物進行生產,不僅可以形成碳循環利用的“閉環”,也可以節省原油等化石資源。科思創已開發出一項使用二氧化碳生產塑料原材料的創新工藝,相關產品已面市。
據悉,清除塑料廢棄物行動聯盟為非營利組織,成員來自全球塑料與消費品價值鏈,包括化工與塑料制造商、消費品企業、零售商、包裝薄膜制造商以及廢棄物管理公司。該聯盟還與世界企業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清除塑料廢棄物行動聯盟將在四個重要領域開展投資、促進發展:一是基礎設施,包括開發基礎設施以收集和管理廢棄物,促進循環使用;二是創新,包括推進新技術的開發和擴展,使塑料的回收和循環使用更加簡便,開發廢棄塑料的再利用價值;三是宣傳與合作,包括面向政府、企業、社區開展宣傳與合作,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四是清理,包括清理環境中廢棄塑料聚集區域,尤其是主要的廢棄物傳輸管道,比如將陸地廢棄塑料傳輸至海洋的河流。
理解產生塑料垃圾的來源十分關鍵。海洋保育協會(Ocean Conservancy)研究指出,海洋中的塑料主要來自陸地垃圾。大部分塑料垃圾通過河流到達海洋,溯其源頭,主要為流經亞洲和非洲人口密集區域的十條重要河流。這些地區缺少足夠的垃圾處理及回收設施,造成垃圾大量外泄。
該聯盟的創始成員包括:巴斯夫、貝瑞全球、Braskem、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科萊恩、科思創、CP集團、陶氏化學、帝斯曼、埃克森美孚、臺塑集團(美國)、漢高、利安德巴塞爾、三菱化學控股、三井化學、NOVA化學、OxyChem、普立萬、寶潔、信實工業、沙特基礎工業、薩索爾、殼牌、蘇伊士、暹羅化工、住友化學、道達爾、威立雅和埃尼集團旗下的Versalis。(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