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志(MITTech-nologyReview )刊登文章指出,微納3D打印或將顛覆精密器件制造業,成為3D打印最佳的細分市場。深圳公司“摩方材料”被文章提及,其對醫用內窺鏡的3D打印被市場與投資機構所看重。業內人士指出,“3D打印+精密儀器”已經不是噱頭,只要技術能降低人工成本,有可能真正實現產業化。
深企突破“3D打印+精密儀器”
2015年2月,工信部、發改委及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 2016年)》,首次將增材制造(即3D打印)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上海證券分析師邵銳認為,近些年3D打印在國內被投資機構詬病為“雷聲大雨點小”,過了2015年資本市場的風口之后,已經先后被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概念取代,沒了熱度和活力。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指出,在微納級別精度的3D打印,能制造復雜且精細的器件,或將顛覆精密器件制造業。和所有新興技術一樣,微納3D打印正變得更加精密、功能更強大、成本更低。和同等精密水平的傳統工藝相比,微納3D打印不僅精度更出色,成本顯著降低,生產效率更高,制造方法也更加容易。
深圳摩方材料是文章重點關注的中國企業。據悉,公司在去年8月完成了由深創投領投的6000萬元A輪融資。“與摩方材料接觸的時候,我們確實是被它的技術吸引了,在傳統3D打印已經非常成熟的時候,摩方材料能在加工精度方面做出突出成績。”深創投高級投資經理黃瑛表示,3D打印對應用場景的定位至關重要,“3D打印+精密儀器”在醫用內窺鏡方面的應用,想象空間巨大。
3D打印的機遇:消費級產品+全產業鏈布局
此次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切入的“3D打印+精密儀器”之所以被輿論所關注,在于其技術和應用場景能做結合,產品能從概念走向工業領域,再挺進消費品。“全球高精密部件的市場需求龐大,利潤十分可觀,但很多時候,傳統技術完全發揮不上作用,”摩方材料創始人兼C E O賀曉寧說,微納3D打印能實現的精密器件包括心血管支架、內窺鏡、特定的電子接插件等。
據悉,應用于醫用內窺鏡的光學鏡片,由于有弧度且層層累加,因此如若3D打印的精度不夠,易形成階梯式的菱角,降低使用的可能性。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桌面級3D打印的都是一些大型、肉眼看起來差不多的成型的物件,對諸如內窺鏡這樣有薄厚度要求的產品,無法實現生產。
在消費級產品上,3D打印光學鏡片是最大的看點。據悉,光學眼鏡行業利潤雄厚,僅中國一年的市場總額就達120億美元。據了解,國際著名的3家3D打印公司X Y Zprinting、3Dsystems、SLMSolutions都是全產業鏈布局,國內3D打印的市場空間依然廣闊,需要出現有突破能力、具備競爭力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