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劉忠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他是世界首位將自行設計和研制的3D打印鈦金屬人工椎體應用于脊柱外科手術并獲得成功的醫學專家。
脊柱的周圍包繞著重要的脊髓、神經和血管,對脊柱腫瘤進行手術是人類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長久以來在世界范圍內也被稱為手術禁區。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過程,充滿了未知和險境,正是在尋求腫瘤術后內置物固定技術方案的困惑中,劉忠軍敏銳地關注并深入開展剛剛興起的3D打印技術在骨科領域應用的研究。
2009年,劉忠軍將3D打印技術引入骨科臨床領域,先后主刀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樞椎置換術治療頸椎腫瘤、世界首例5節段胸腰椎腫瘤整塊切除及19厘米大跨度3D打印人工椎體置換術。其牽頭研制的多個3D打印人體植入物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注冊審批。目前,劉忠軍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增材制造與激光制造項目——骨科個性化植入假體增材制造關鍵技術及臨床應用”牽頭人。
“我是科技創新的受益者。”5節19厘米脊椎被惡性腫瘤侵蝕的袁先生說。袁先生這種病例之前未見報道,教科書上更沒有這種疾病的介紹。
把脊柱腫瘤整塊拿掉,腫瘤殘留的機會就會減少很多,但難度相當大。劉忠軍教授不僅拿掉袁先生身上的整塊腫瘤,還植入3D打印的帶有孔隙金屬的人工椎體,使相鄰的骨頭可以長入孔隙,這樣植入物和骨頭就可結成一體。
無論是把被腫瘤侵蝕的五段脊椎完全切除,還是拿掉椎體后植入長達19厘米的大跨度3D打印物,這兩個手術都是世界脊柱外科史上的第一次,更是劉忠軍向世界骨科領域展示的一次中國貢獻。
今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與愛康宜誠醫療器材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推動劉忠軍教授牽頭的3D打印科研成果轉化。
其他上榜人物
薛國峰,清華大學公管學院在讀研究生。父親罹患癌癥,薛國峰八方求醫甚至為父以身試藥。他堅持陪父親住院兩次放棄了成為公務員的機會,在病房寫下3.5萬字的論文初稿。
王曉悅,平谷區七彩陽光兒童康復中心創辦人。2011年成為特教老師的王曉悅,先后指導康復殘障兒童200多名,榮獲多種獎項。2015年她創辦康復中心,低價、減免特困家庭學費不惜賠錢。如今中心31個孩子均能基本自理甚至獨立完成作品。
郭維健,北京艾萊發喜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因奶源緊張無法及時送達客戶,他不惜成本果斷空運;綠標認證的白砂糖比普通糖貴30%,他堅持使用“綠標”;蛋液指標符合“國標”卻未達更高標準的“廠標”,他毅然退貨。郭維健將“良心”作為八喜的品牌基因,靠誠信謀發展,在2016年星巴克全球大會上八喜榮獲了“優秀供應商”這個國內唯一獎項。
鄭絲雨,西城區睦鄰社會工作事務所創辦人。大二就曾創辦老年大學的鄭絲雨,將專業社會工作方法引入社區公益服務,解決了老舊小區的停車管理、準物業服務、居家養老、文化組織培育等眾多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