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3D打印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發了全球產業界的高度重視,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加大了研發和技術轉移的支持力度,我國也將其納入到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之一。與傳統制造業相比,3D打印技術具有制造成本低、制作周期短、生產效率高等明顯的優勢。為此,國內外的研究人員正在積極研發新型3D打印技術,以便3D打印更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3D打印優勢漸顯 應用領域不斷拓寬
政策方面,近期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重點對于打造及完善3D打印(增材制造)產業鏈做了規劃。
當前,各國都在尋求經濟轉型升級契機。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經過兩年的發展,中國的高新科技,包括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3D打印產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從事3D打印的企業接近200家,70%集中在桌面打印領域,而從事工業打印機生產和研發的企業有四五十家,從事金屬打印的企業有三十家,從事生物打印的企業大概接近十家,從事材料打印的企業大概有二三十家。在企業數量上,已經可以媲美國外企業。但是在綜合實力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
醫療領域
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被認為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尤其是近兩年呈現爆炸式發展的生物3D打印技術,甚至有望徹底改變臨床器官移植的情況。
由于器官移植需求與可供移植的器官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缺口,3D生物打印技術的出現,為這部分病人帶來了巨大的希望,盡管目前為止生物3D打印技術能夠打印出的產品還遠沒有發展到可以替代人源器官的程度,但是人們在這項飛速發展的技術中,看到的是巨大的希望。
近日,中國科學家成功將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體內,實現血管再生,解決了困擾臨床半個世紀的人工血管內皮化問題。此項成果屬于全球首創,對干細胞技術臨床應用具有里程碑意義。
陶瓷市場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3D打印陶瓷市場的全球規模有望從2016年的2780萬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1.315億美元,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將高達29.6%,而背后的主要驅動因素將是工業級終端用戶需求量的增加。
3D打印陶瓷市場目前最大的客戶群來自航空航天和國防行業,其次是健康醫療領域。在這個領域中,陶瓷多被用于制造醫療產品,比如假牙、手術器械、假肢、植入物,以及組織工程產品,因為它具有十分優異的生物兼容性。
當前,中國推行《中國制造2025》,逐漸向著制造強國邁進,3D打印作為前沿尖端的智能制造裝備,將會出現在中國智造的體系中,目前雖然3D打印已經滲透到了各個行業中,但是畢竟由于技術的限制和人們認知度的不同占得比例并不是很大,未來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3D打印就會迎來一個新的爆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