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海縣是享譽中外的“中國水晶之都”,境內的石英儲量約為3億噸,水晶儲量約為30萬噸,其質量、儲量均位居全國之首。硅產業集群產值110.4億元,占全縣經濟總量“半壁江山”,石英拉管產量、硅微粉和石英玻璃原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都在80%以上,高純石英砂則更新替代了進口貨。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東海雖然感受到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但“中國水晶之都”依托特色資源優勢,以科學發展觀引領硅產業發展,依靠科技提升產業層次,拉長做大產業鏈,把全國“百佳”產業集群從“中國重要的硅材料產業基地”打造為“世界水晶集散地”、“東方石英中心”,并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危”中尋“機”倍加呵護資源。僅靠“低價輸出”原材料過溫飽日子,既是資源極大的浪費,產業也難獲提升。東海縣圍繞“國際知名的水晶之都、國家級硅材料產業基地、世界級石英加工中心”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完善《東海縣硅產業發展規劃》,新型中高端硅產品與傳統低端硅產品的比例達到4:6,今年硅產業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科學制定出臺了配套的產業發展政策,嚴格規劃執行,整頓提高或關停現有高能耗、低產出、高污染企業,大力發展產業鏈中上游企業。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東海果斷關停了許多小企業,倍加呵護寶貴的資源。
縣里實施了“控源”戰略,整合石英砂、熔融石等資源供應鏈條,將最好的資源優先供應、集中到以中材集團、晶海洋半導體公司、太平洋石英等12家高新技術企業手里,并且拿出1000萬元建立“技術創新專項基金”,專門“孵化”高科技企業發展。走可持續、集群集聚發展之路。一家全球知名的水晶工藝品大公司輾轉而來東海尋求合作,并開出了優厚條件。但得知該公司僅僅是將這里當作原材料的供應基地時,東海縣隨即婉言拒絕。
“產業爆發”積蓄高科技力量。東海硅產業鏈不斷拉長,衍生出了石英玻璃管、硅微粉、石英玻璃原料、壓電石英晶體、石英燈具等五大子產業,涌現出了“太平洋石英”、“東海硅微粉”、“福東正佑”等一批全國乃至亞洲的排頭兵企業。2008年,東海縣獲準建設硅產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這為東海硅工業實施產業科技提升提供了難得機遇。2009年以來,該縣通過稅收優惠、科技扶持、人才培育、上市融資等政策的重點扶持,重點培育縣內主業突出、核心技術競爭力強,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掛靠聯合等途徑,在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次上實現資源和生產的優化配置,逐步形成石英玻璃制品、硅微粉、高純壓電晶體及晶體元器件、新型電光源、水晶工藝品、高純晶體硅材料、有機硅材料等七大產業集團及產業集群。
東海太平洋石英有限公司是硅產業的“領軍”高科技企業。在縣政府的扶持下,太平洋石英公司與南京大學合作開發的超純石英砂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國內最大、國際一流的年產9000噸的超純石英砂研發和生產基地已經投產。目前方興未艾的光伏產業,離不開高純砂,在此前,這種高科技產品為美國壟斷,價格高達每噸5萬元,如今,東海縣依靠科技發展成功打破了壟斷,為填補國內空白,自主延伸產業鏈條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實力并舉謀求產業主導權。圍繞東海硅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專門的硅工業企業落戶優惠政策,建立世界及國內重點硅資源加工企業、項目資源庫,全面瞄準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龍頭型、基地型、旗艦型項目,重點培育石英玻璃制品及電光源、硅微粉、壓電水晶及晶體元器件、高純硅等四大產業鏈,傾力打造世界級石英加工中心,現已成為全球除美國之外的唯一高純砂供應點。
通過對接國內外重點領域、重點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招商、產業鏈招商,加快招引產業關聯度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大力引進石英晶體材料、新型電光源、高純晶體硅、有機硅材料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業領域內領軍企業,形成大企業龍頭帶動、關聯企業專業配套、產業鏈上下游齊備的一體化發展聯動格局。由于產業發展定向到位、資源材質無與倫比,一批高科技研發機構紛至沓來。“國”字號及海外上市企業中國中材集團、晶海洋半導體公司相繼在東海硅產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成立硅材料研究中心。全縣半數以上硅企業也建立了技術研發機構,20家企業通過省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同時。縣委、縣政府也加緊構筑公共技術服務的平臺,在省級東海開發區內建設產業孵化器,吸引高科技企業進駐。聘請來自清華、北大等15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硅資源深加工產業發展科技顧問。并且該縣的省級硅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已獲批準,現正申請升格為國家級,并同時承接國家硅產業技術轉移,從而由此獲得更大的產業主導權,撐起東海縣硅資源科學發展的巨大空間!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東海雖然感受到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但“中國水晶之都”依托特色資源優勢,以科學發展觀引領硅產業發展,依靠科技提升產業層次,拉長做大產業鏈,把全國“百佳”產業集群從“中國重要的硅材料產業基地”打造為“世界水晶集散地”、“東方石英中心”,并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危”中尋“機”倍加呵護資源。僅靠“低價輸出”原材料過溫飽日子,既是資源極大的浪費,產業也難獲提升。東海縣圍繞“國際知名的水晶之都、國家級硅材料產業基地、世界級石英加工中心”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完善《東海縣硅產業發展規劃》,新型中高端硅產品與傳統低端硅產品的比例達到4:6,今年硅產業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科學制定出臺了配套的產業發展政策,嚴格規劃執行,整頓提高或關停現有高能耗、低產出、高污染企業,大力發展產業鏈中上游企業。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東海果斷關停了許多小企業,倍加呵護寶貴的資源。
縣里實施了“控源”戰略,整合石英砂、熔融石等資源供應鏈條,將最好的資源優先供應、集中到以中材集團、晶海洋半導體公司、太平洋石英等12家高新技術企業手里,并且拿出1000萬元建立“技術創新專項基金”,專門“孵化”高科技企業發展。走可持續、集群集聚發展之路。一家全球知名的水晶工藝品大公司輾轉而來東海尋求合作,并開出了優厚條件。但得知該公司僅僅是將這里當作原材料的供應基地時,東海縣隨即婉言拒絕。
“產業爆發”積蓄高科技力量。東海硅產業鏈不斷拉長,衍生出了石英玻璃管、硅微粉、石英玻璃原料、壓電石英晶體、石英燈具等五大子產業,涌現出了“太平洋石英”、“東海硅微粉”、“福東正佑”等一批全國乃至亞洲的排頭兵企業。2008年,東海縣獲準建設硅產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這為東海硅工業實施產業科技提升提供了難得機遇。2009年以來,該縣通過稅收優惠、科技扶持、人才培育、上市融資等政策的重點扶持,重點培育縣內主業突出、核心技術競爭力強,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掛靠聯合等途徑,在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次上實現資源和生產的優化配置,逐步形成石英玻璃制品、硅微粉、高純壓電晶體及晶體元器件、新型電光源、水晶工藝品、高純晶體硅材料、有機硅材料等七大產業集團及產業集群。
東海太平洋石英有限公司是硅產業的“領軍”高科技企業。在縣政府的扶持下,太平洋石英公司與南京大學合作開發的超純石英砂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國內最大、國際一流的年產9000噸的超純石英砂研發和生產基地已經投產。目前方興未艾的光伏產業,離不開高純砂,在此前,這種高科技產品為美國壟斷,價格高達每噸5萬元,如今,東海縣依靠科技發展成功打破了壟斷,為填補國內空白,自主延伸產業鏈條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實力并舉謀求產業主導權。圍繞東海硅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專門的硅工業企業落戶優惠政策,建立世界及國內重點硅資源加工企業、項目資源庫,全面瞄準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龍頭型、基地型、旗艦型項目,重點培育石英玻璃制品及電光源、硅微粉、壓電水晶及晶體元器件、高純硅等四大產業鏈,傾力打造世界級石英加工中心,現已成為全球除美國之外的唯一高純砂供應點。
通過對接國內外重點領域、重點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招商、產業鏈招商,加快招引產業關聯度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大力引進石英晶體材料、新型電光源、高純晶體硅、有機硅材料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業領域內領軍企業,形成大企業龍頭帶動、關聯企業專業配套、產業鏈上下游齊備的一體化發展聯動格局。由于產業發展定向到位、資源材質無與倫比,一批高科技研發機構紛至沓來。“國”字號及海外上市企業中國中材集團、晶海洋半導體公司相繼在東海硅產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成立硅材料研究中心。全縣半數以上硅企業也建立了技術研發機構,20家企業通過省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同時。縣委、縣政府也加緊構筑公共技術服務的平臺,在省級東海開發區內建設產業孵化器,吸引高科技企業進駐。聘請來自清華、北大等15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硅資源深加工產業發展科技顧問。并且該縣的省級硅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已獲批準,現正申請升格為國家級,并同時承接國家硅產業技術轉移,從而由此獲得更大的產業主導權,撐起東海縣硅資源科學發展的巨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