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納米科技重大研究計劃”以及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家運用分子納米技術打造出了一頂新穎的鉑金“納米皇冠”。
日前出版的國際著名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報道了中國科學院化學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澍燕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在自組裝納米結構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該項工作制造了一系列尺寸可調、功能化的“納米皇冠”,并發現了這些自組裝體系在水介質中對陰離子的特征選擇鍵合作用,以及在陰離子納米傳感器、模擬酶和綠色化學等方面的應用前景。
根據新的概念,研究人員自組裝出了前人一直探索但沒有突破的“金屬杯芳烴”類似物。有機杯芳烴是一類具有開放結構和誘導性質的杯狀超分子,在超分子科學的諸多領域,如超分子催化、仿生、人工模擬酶、物質分離與分析,以及納米結構自組裝等方面都具有相當誘人的應用前景。
作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的于澍燕研究員,2001年12月回國后,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提出了“金屬矢量”以及“金屬原子的矢量操縱”新概念,并成功地運用于自組裝以及分子納米技術研究中。
日前出版的國際著名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報道了中國科學院化學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澍燕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在自組裝納米結構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該項工作制造了一系列尺寸可調、功能化的“納米皇冠”,并發現了這些自組裝體系在水介質中對陰離子的特征選擇鍵合作用,以及在陰離子納米傳感器、模擬酶和綠色化學等方面的應用前景。
根據新的概念,研究人員自組裝出了前人一直探索但沒有突破的“金屬杯芳烴”類似物。有機杯芳烴是一類具有開放結構和誘導性質的杯狀超分子,在超分子科學的諸多領域,如超分子催化、仿生、人工模擬酶、物質分離與分析,以及納米結構自組裝等方面都具有相當誘人的應用前景。
作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的于澍燕研究員,2001年12月回國后,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提出了“金屬矢量”以及“金屬原子的矢量操縱”新概念,并成功地運用于自組裝以及分子納米技術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