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天然石英礦物化學性質穩定,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礦資源,是玻璃、機械鑄造、電子電工、冶金、石油、耐火材料、化工、陶瓷、光伏、半導體等多個領域上百種工業產品的基礎性原料,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石英巖多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南、江蘇、浙江及山東等地;石英砂巖和天然石英砂廣泛分布于四川、福建、廣東、新疆以及廣西的南部和海南西北部及山東北部這些沿海地帶;脈石英分布于四川、黑龍江、湖北、江蘇等地的變質巖區。這些地區依托豐富的石英資源,構建石英產業鏈條,形成了硅材料產業聚集區和產業集群。
江蘇
來源:石英股份
▲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
作為世界水晶之都,東海縣境內硅材料資源豐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硅材料產業。東海擁有石英儲量3億噸,儲量和質量均居全國之首,被譽為“東方石英中心”。東海縣高新區重點打造光伏產業集群和電子級高純硅微粉產業集群;開發區重點打造石英新材料產業集群;鄉鎮工業集中區分別形成了熔融石英、石英玻璃管、照明燈具等特色石英產業集群。
依托豐富的石英資源,東海匯聚了全國85%的石英材料企業。目前,東海縣擁有硅工業企業600余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64家,主要生產石英砂、硅微粉、石英玻璃、光伏組件等9大類上千個品種的硅系列產品。
代表企業:石英股份、弘揚石英、神匯硅材、福東正佑、海力源石英、晶海洋半導體材料等。
▲ 江蘇徐州新沂市
新沂市石英砂資源儲量豐富,截至2022年底,石英砂資源儲量為4128萬噸。硅材料產業是新沂市傳統產業之一,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目前,新沂市硅材料產品主要包括熔融石英產品、高純石英砂產品、硅材料深加工產品。
代表企業:新沂市東方石英玻璃、徐州融鑫新材料、中大石英、新達石英、賽諾石英、中騰石英等。
安徽
來源:人民網-安徽
▲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
鳳陽縣擁有得天獨厚的石英砂資源,全縣礦區覆蓋面積達80平方公里,初步探明的優質石英砂儲量達100億噸,享有“石英之鄉”的美譽。開采砂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達99%以上,雜質含量極低,是制造光伏玻璃等高科技產品的理想原材料。其中,鳳陽縣全縣90%的儲量在大廟鎮,主要用于玻璃業、建材業、化工業等。大廟鎮共有13家石英巖開采礦山企業,年設計開采規模1131萬噸。
鳳陽縣形成了以大廟石英砂集中加工區為原料基地,鳳陽經濟開發區為硅基新材料產業深加工基地的空間布局。另外,鳳陽瞄準光伏玻璃、光電玻璃、光伏電池及組件的行業龍頭企業,將硅基材料產業鏈向著更加高端的產品方向延伸。鳳陽縣光伏玻璃頭部企業集聚,光伏玻璃年產量達到660萬噸左右,占全國四分之一規模,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玻璃生產基地。
代表企業:鳳砂集團、宏偉石英、晶科石英、金禾硅砂、硅皇石英、宇航石英等。
山東
▲ 山東省臨沂市
臨沂市普通石英砂資源豐富,預估儲量50億噸,主要分布于沂南縣、沂水縣、蘭陵縣等,是山東省第一大石英砂礦儲量所在地。目前,臨沂市可供開發利用和具有潛在利用價值的石英砂礦產地7處,二氧化硅含量在96%-99%之間。
臨沂依托本地資源優勢和目前已形成的石英砂提純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石英砂提純、光伏玻璃等石英砂相關產業,加快引進石英砂精深加工及其制品的生產基地。
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臨沂市沂南縣石英砂資源豐富,沂南縣石英砂巖主要由中細粒石英砂組成,可廣泛用于玻璃用砂、鑄造用砂、制作硅膠和水泥配料等。已探明儲量10億噸,遠景儲量30億噸,被譽為中國“硅砂之都”。截止2021年底,沂南縣境內全縣石英砂加工企業44家,其中規上石英砂企業14家,年設計產能450萬噸,2021年產量240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47769萬元。近年來,沂南縣主動延伸石英砂加工鏈,引導企業由資源開采轉型技術研發,加快培育打造百億產值產業集群。
廣西
▲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
截止2022年底,北海市共計探明石英砂礦資源總量24.25億噸。北海市合浦縣是全國重要的石英砂產地之一,合浦的石英砂為沉積型砂礦,具有易開采、選礦流程短的優點,企業生產成本低。合浦縣石英砂礦區總面積約58.94平方公里、總儲量超18.8億噸,主要分布在常樂、沙崗、石灣三鎮,形成儲量規模為大型的三大礦區。近九成合浦石英砂可用于生產光伏玻璃,三大礦區石英礦精礦可作為超白玻璃、電子顯示觸控玻璃、硅微粉、有機硅、高檔器皿玻璃、平板玻璃等中高檔玻璃制品的生產原料。
合浦縣積極構建形成“石英砂—光伏玻璃—光伏組件—光伏發電”的產業鏈條。 2022年以來,合浦縣綠色光伏產業發展加快,國內硅材料行業龍頭企業——新福興、長利、福萊特等七大百億元重大項目相繼簽約落地,總投資超千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后產值超千億元,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廣東
▲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
廣東河源東源縣石英砂資源豐富,儲量大、品位高、用途廣、綜合經濟價值高。東源縣石英石礦儲量約3億噸,礦石分布集中、開采成本低、礦石品位高,是全國六大硅產業基地之一,也是亞洲最優質的石英礦之一。
目前,東源正全力打造千億級硅產業集群和華南石英硅谷。
▲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
平遠地處粵閩贛三省交界處,石英礦儲量非常豐富,高品位石英礦占比20%左右,資源優勢明顯。
平遠縣把硅基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先進材料產業之一。
遼寧
來源:天陽集團
▲ 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
彰武縣擁有豐富的硅砂資源,是全國三大天然硅砂主產地之一,彰武硅砂主要分布在縣北部阿爾鄉、章古臺、馮家、四合城、大德、后新秋、大冷七個鄉鎮,總面積近40平方公里。經過探測普查,彰武天然硅砂儲量達8.5億噸,遠景儲量在30億噸以上。彰武縣的硅砂SiO2含量較高、含泥量小、雜質少,具有天然的滾圓粒型和均勻的粒度,形狀規整,加工過程中不需要破碎磨礦,是難得的鑄造用砂的原砂富積區。
彰武縣硅砂產品從單一的擦洗砂、烘干砂、焙燒砂、覆膜砂等發展到人造砂、再生砂、3D打印砂、石油壓裂砂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產品。截至目前,彰武硅砂深加工、裝備制造及配套和高端建材三大硅砂類主導產業架構完整、品類齊全,產業集聚效應持續發力。目前,全縣有硅砂企業已達49戶,其中規模企業15戶。
代表企業:聯信鑄砂集團、天陽集團、隆源砂業、奇想達、美萊達。
貴州
來源:時政凱里
▲ 貴州省黔東南州
貴州黔東南州石英砂資源豐富,已探明資源儲量4億噸,遠景儲量10億噸,占全省的67%,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含量98.22%,主要分布在凱里、丹寨等縣(市)。
近年來,黔東南州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積極探索推進“富礦精開”,通過精準勘探、優化扶持、產業鏈延伸,在精深加工、精細開發上精準發力。
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
黔東南州重點在凱里市爐碧經濟開發區發展玻璃制造產業,打造玻璃制造產業聚集區。
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
黔東南州丹寨縣金鐘經濟開區發展精品石英砂、多晶硅、單晶硅、球形硅微粉等加工制造產業,打造硅系材料產業聚集區,推動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發展。
湖南
▲ 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
湖南懷化溆浦縣硅砂礦產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國乃至亞洲聞名的優質硅砂基地,據勘探,總儲量在10億噸以上,遠景工業儲量超100億噸。溆浦縣硅砂礦儲量大,品質優,主要分布在低莊鎮和深子湖鎮等區域。硅砂資源品質較好,二氧化硅含量98.5%以上。
溆浦縣立足豐富的硅砂資源,堅持全鏈條布局,研究發展硅砂深加工、高端建材等產業,溆浦縣硅砂產業鏈瞄準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向,加大硅砂資源精深加工,推動硅砂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先后與福耀集團等公司就酸洗提純硅砂、鑄造覆膜砂、光伏玻璃、電子玻璃等深加工項目進行洽談,著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代表企業:湖南鴻新實業、湖南海生硅材料(溆浦)有限公司、溆浦建國硅業、溆浦鈺源硅砂廠等。
▲ 湖南資興市
近年來,資興市依托大儲量、高品位的硅石礦源優勢,通過產業鏈式招商,引進發展以旗濱為龍頭的硅材料產業鏈上下游項目,推動硅材料產業集聚集群發展,致力打造硅材料“百億產業”,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湖北
▲ 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
湖北襄陽谷城有著豐富的硅礦資源,硅礦探明儲量有6000多萬噸,遠景儲量有2億噸以上。
谷城縣在硅能源、硅化工、硅材料上全新發力,通過補鏈延鏈強鏈,逐步構建起一條從多晶硅、單晶硅到切片、封裝再到光伏、儲能產業的千億級硅產業鏈。截至目前,谷城化工產業園已聚集12家硅能源、硅化工、硅材料企業,2024年預計年產值將超過50億元。
四川
▲ 四川省廣元市
四川廣元市石英砂儲量達3.9億噸,全市擁有石英礦開采權的企業14家,年產量近300萬噸。
廣元市圍繞高純石英砂、硅能源材料、玻璃新材料三大重點方向,聚力建設硅基新材料五百億產業集群,加快打造全國硅基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基地。
廣元市蒼溪縣
廣元市蒼溪縣提出新型工業增量提質,突破發展硅基新材料產業,按照“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方式,推動晶硅光伏全產業鏈發展,加大頭部企業以及配套企業招引力度,推動產業總產值向100億級邁進,打造全省硅基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新基地。
代表企業:通威綠色基材(廣元)有限公司、青川紅源石業等。
廣元市青川縣
青川縣石英礦資源探明儲量超10億噸,硅含量98%以上優質資源占探明儲量的65%;青川縣招引延鏈,將石英砂資源富集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把石英砂產業確定為青川經濟開發區主導產業;技改升級,制定石英砂產業發展規劃,鼓勵石英砂加工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倒逼現有石英砂粗加工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
廣元市劍閣縣
劍閣縣探明石英砂儲量超1.3億噸,明確將硅基新材料作為工業三大主導產業之一,重點發展新能源玻璃、優質浮法玻璃、顯示玻璃、藥用玻璃等產業,力爭到2027年,引進培育硅基新材料企業10家以上,實現硅基新材料產值75億元目標。瞄準中建材、凱盛集團、河北鑫利玻璃等鏈主企業,開展對接洽談,成功簽約年產40萬噸平板玻璃、光伏玻璃生產線等項目。
▲ 四川省綿陽江油市
江油鑄型用砂儲量居全省第一,玻璃用石英砂巖儲量居全省第三。江油在石英砂粗加工的基礎上,深入接企業,建設石油壓裂用石英砂生產項目,提高石英砂產品價格。
江西
▲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
江西遂川縣硅礦備案開采量5.5億噸,遠景總量可達200億噸,且成礦品質高、開采條件佳,被稱為“亞洲硅都”。
近年來,遂川縣立足資源稟賦,將硅基產業作為首位產業,不斷完善和延長產業鏈,布局光伏玻璃、高純石英砂、高純硅微粉及粉體設備等配套產業,全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硅基產業高質量發展。
代表企業:堅基高新硅、豫順新材料、磊鑫礦業、法薩實業。
福建
▲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
東山縣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擁有豐富的硅砂資源,硅砂資源儲量2億多噸,含硅量高達97%以上。近年來,東山圍繞“一粒砂”做成“一條產業鏈”,持續打造產值超百億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鏈。東山縣臨港經濟產業園是福建省設立的海峽西岸玻璃及新材料產業基地之一,這里已入駐8家優質新能源企業,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的光伏及玻璃新材料產業發展格局。
代表企業:福建漳州旗濱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
沙縣區石英礦資源豐富,礦石二氧化硅含量超99.5%,被評為“中國無機硅之鄉”。
2022年,全區白炭黑(二氧化硅)年獲批產能達32.5萬噸,約占全國總能的1/6。在此基礎上,沙縣還擁有硅酸鈉、硅微粉、碳化硅等10余種系列無機硅產品,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代表企業:阿福硅新材料、正元化工、同晟新材料、金沙白炭黑等。
新疆
新疆是硅原料大區,致力于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硅基產業體系,打造世界級光伏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和中國光伏硅基新材料基地。依托工業硅、多晶硅等產業基礎和能源資源優勢,新疆全力打造天山南北坡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硅基配套產業集群、硅基終端應用產品產業集群。
▲ 新疆昌吉州準東
新疆充分依托現有硅基產業,重點引進單晶硅、切片及組件等新材料項目,將準東打造成全國大型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
代表企業:新疆東方希望、其亞集團等。
▲ 新疆阿勒泰地區
阿勒泰地區境內脈石英和礫石英礦產分布廣泛,其中,脈石英預測資源量 6000萬噸,已探明資源量1843.55萬噸。經初步預測,阿勒泰地區12個勘查區的石英礫石總量約37.55億噸、脈石英資源總量約2800萬噸。另外,新疆阿勒泰地區是著名的花崗偉晶巖集中區。
依托豐富的石英資源,《阿勒泰地區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將硅基新材料列為重點發展方向。圍繞太陽能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集成電路、功能元器件等領域需求,適時發展硅光伏和硅電子新材料產業鏈,培育發展電子級硅材料、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晶片等半導體材料。
代表企業:阿勒泰合盛礦業。
內蒙古
來源:人民網
▲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后旗
科爾沁沙地是全國硅砂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通遼市是科爾沁沙地硅砂最富集的地區,已探明儲量為550億噸。科左后旗位于科爾沁沙地西南端,已探明儲量超過350億噸,占通遼市硅砂資源儲量的64%,居全國旗縣首位,開采儲量達2億噸。
近年來,通遼市圍繞豐富的硅砂資源,探索發展光伏玻璃、精密鑄造等產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覆膜砂、鑄造砂、新型建材等系列產品形成了一定規模。科左后旗現有硅砂企業25家,主要產品為石油壓裂砂、覆膜砂、型砂、鑄砂、玻璃砂等。
代表企業:中建材通遼矽砂、長江造型材料(集團)科左后旗有限公司、內蒙古硅砂新材料研究院等。
云南
來源:云南網
云南硅礦藏量超過30億噸,工業硅產量居全國前列,具備發展硅光伏全產業鏈得天獨厚的條件。其中,滇西保山等地硅灰石、硅藻土儲量豐富,適合發展硅基工業。僅龍陵縣硅礦探明儲量就達3000萬噸左右,且平均含硅量達99.2%,可露天開采,品位高,屬國內難得一見的硅礦資源產地。
目前,保山、楚雄、麗江、曲靖、昭通5個綠色硅材聚集區漸成規模。其中,曲靖、保山均提出到2025年把綠色硅材產業做成“千億元級”大產業的目標,曲靖著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保山力爭建成單體產能全球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高純晶硅生產基地。
代表企業:陽光能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信義玻璃、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宇澤半導體等。
參考來源:連云港市人民政府、新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鳳陽經濟開發區、臨沂市人民政府、廣西日報、北海日報、合浦發布、中國工業新聞網、光明網、人民網、時政凱里、天眼新聞、梅州日報、湖南日報、紅網時刻、谷城融媒體中心、長江云新聞、廣元新聞網、四川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四川經濟網、劍閣縣政府、吉安市人民政府、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日報井岡山報、大江網、遂川之聲、閩聲、國際商報、科爾沁左翼后旗人民政府、人民網、通遼日報、云南省人民政府、保山市人民政府、云南日報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初末)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