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在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的時代,鋰被形象地稱為“新一代的石油”。江西宜春,就手握豐富的鋰云母礦石儲量,早在2008年,該市就提出打造“亞洲鋰都”的目標。
近日,宜春對外稱,到2025年,宜春市碳酸鋰產量將達到50萬噸以上,產業規模突破8000億元甚至向萬億級邁進。若上述預目標兌現,將意味著宜春的云母提鋰產量,較2021年的8.3萬噸增加了5倍多,同時,產業規模在3年內要增加7000億元左右。宜春如何借助全產業鏈發展優勢,向著萬億級鋰電掘金呢?
全年營業收入有望超千億元
“可以用井噴一詞來形容,預計今年的營業收入將超過1000億元,產業規模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前列。”談及宜春鋰電的發展現狀,該市鋰電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呂軍告訴記者,當下,宜春現有投產鋰電企業有157家,在建項目120個,總投資1361億元,新簽約項目41個,總投資942.36億元。統計顯示,今年1—7月,鋰電新能源產業營收達471.56億元。
據呂軍介紹,宜春市堅持把鋰電新能源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強勢推進,經過10余年來的招引和培育,宜春市在各個環節已擁有一大批龍頭企業。“特別是近兩年,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呂軍說,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分別投資500億元、285億元、230億元在宜春建設鋰電池及相關材料項目,贛鋒鋰業、紫宸科技、合眾汽車等紛紛擴產,陽光電源、陸豐新能源、大唐國際等簽約落地,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趨于完善,產業集聚效應日益明顯。
就在今年5月30日,在江西宜春舉行的2022年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上,宜春國軒宣布1000千瓦時產線正式竣工投產。“項目自開工到基建基本完成,僅用了7個月,這個項目建設速度在公司歷史上是最快的。”宜春國軒電池總經理張偉從宜春速度中感受到了宜春誠意,“這樣的速度,更加堅定了我們加快上馬二期項目的信心。”
一鳳引得百鳥朝。許多企業紛紛在此增資擴產,金輝鋰業等公司的訂單甚至排到了年底。如今,宜春不僅獲批了全國唯一的國家級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而且逐漸形成了貫通“鋰礦—鋰鹽—鋰材料—鋰電池—鋰應用—鋰回收”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硬資源軟環境齊發力
據記者了解,提出“鋰都”建設構想的,至少有寧德、宜春、遂寧、宜賓、新余、棗莊等7個城市。為何在短短10余年間,宜春鋰電產業迅速崛起?
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前不久公開表示,“‘鋰都’爭奪戰,最終比拼的是產業鏈能力。”在呂軍看來:“不僅如此,宜春快速發展的原因還有很多,如本市擁有得天獨厚的‘鋰’資源、市里采取了高位的推進機制、完善的服務體系及一流的營商環境等。”
宜春氧化鋰儲量豐富,且都是露天開采礦山,相比鹽湖鋰資源因自然環境惡劣、提純難度大等因素,宜春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關鍵是我們以鋰云母為原料提取碳酸鋰的企業去年產量達8.3萬噸,占全國29.8萬噸的27.85%,與鋰輝石提鋰、鹽湖提鋰并駕齊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業內的定價權、話語權和影響力明顯提升。”呂軍強調。
相比鋰這種硬資源,宜春的發展更離不開軟環境。據介紹,宜春起初就高規格成立了宜春市鋰電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尤其是在對接重大項目時,黨政主官靠前指揮,強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確保高速高效推進項目建設。
對于宜春優良的營商環境,從安徽合肥調任到江西宜春的張偉感受頗深。他說:“有些事情若按流程走的話,可能需要3到4個月才能辦成。但是宜春的營商環境特別好,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政府盡量給我們提供便利,有時1個月就批下來了。”張偉清晰地記得,前期基建方面遇到了一個小問題,他打電話給住建部門,辦事人員立刻趕赴現場,半個小時就給解決了。
打造“五大基地一個中心”
據宜春市有關負責人介紹,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日漸成為引領宜春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據悉,僅2021年,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研發投入達7億多元,今年通過“雙千計劃”引進鋰電人才40余人,宜春科學院、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作用日益凸顯。
“目前,公司的高安全的半固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360千瓦/千克,配套車型的電池包電量達160千萬時,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路。半固態電池匹配客戶需求,依據訂單情況持續落地產能需求,根據客戶需求情況預計將于今年底小批量裝車。”張偉透露,今后公司將在研發投入方面加大力度。
“我們搶抓風口,立足資源儲量優勢、產業延鏈帶動優勢、細分領域領先優勢、龍頭企業引領優勢、全產業鏈成本優勢,瞄準打造‘五大基地一個中心’,加快構造“全鏈條、全綠色、全球樣板”發展格局,力爭到2025年,全市鋰電產業規模突破8000億元。”宜春市相關負責人稱。
具體如何打造“五大基地一個中心”?
“一是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全球最大的碳酸鋰基地。爭取到2025年,碳酸鋰產能超過50萬噸;二是將碳酸鋰和鋰電池兩大板塊有機銜接,形成上下游協調發展格局,打造國內重要的正極材料基地;三是推動宜春時代、比亞迪、江西國軒在宜春經開區不斷擴大電池產能布局,發揮龍頭作用,打造國內最大的鋰電池基地;四是鞏固現有優勢,打造國內最大的負極材料基地;五是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國內重要的鋰電池應用基地。”該上述負責人表示,另外就是打造全國知名的鋰產品交易中心,進一步提升產業服務水平。“這‘五基地一中心’建成后,宜春的鋰電產業規模將實現超越,在各領域的定價權、話語權將進一步提高,行業內的影響力也將大大提升。”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文正)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