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由中國礦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礦業聯合會螢石產業發展委員會承辦的螢石產業發展高峰論壇11月20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旨在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螢石產業的新要求,拓展智能科技在螢石產業中的應用,提升國家戰略礦產資源的安全保障程度。
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一級巡視員鄧國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王爭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出席會議并做主題演講,中國礦業聯合會螢石產業發展委員會執行理事長王錦華做螢石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報告說明。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礦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彭齊鳴主持
螢石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之一,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國防、軍事、核工業、化工、冶金、建材等領域,其“不可再生”的稀缺性、“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一級巡視員鄧國平表示在新格局下,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要求,充分認識螢石資源的戰略地位和螢石產業的責任使命。要從“六穩六保”的高度,尤其是從產業鏈、供應鏈保障的視角來要認識螢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產業競爭力是資源保障的基礎,螢石資源的安全供給離不開一個健康發展螢石產業,離不開螢石企業的健康發展、做大做強。要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道路,全面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水平,提高綜合開發利用水平。要研判螢石產業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大格局中的定位和任務,分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途徑。要緊密結合“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支持螢石企業“走出去”戰略。推動具有海外螢石投資經驗的企業“走出去”勘查開發,力爭在海外打造一批螢石資源勘查開發基地,切實保障我國螢石資源的可持續供給。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王爭在講話時表示我國位居全球螢石資源保有量前列,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螢石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產業鏈由初級開采,向下游延伸企業。實現了螢石資源集約開發利用,顯著提升生態治理水平和產業發展能力,科學控制總量,從源頭上保障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依托國內市場優勢和完備的產業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之中重塑傳統產業創造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更新步伐實現“變道超車”。
“十四五”發展對螢石行業提出的新要求一是螢石行業規范管理公告工作、二是螢石強制性標準的制定工作、三是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工作。希望全行業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開新局,將螢石行業推向高質量發展。
金石資源董事長王錦華從螢石行業基本情況、螢石行業近期發展的特點和螢石行業發展趨勢三個方面進行了說明。
報告顯示螢石是中國的優勢礦種,產量占全球的60%左右。當前,中國也已成為螢石礦的主要消費大國。據中國礦業聯合會螢石產業發展委員會2019年度調查約估,全國保有螢石資源儲量約2.825億噸,其中:伴生礦1.9355億噸,占68.5% ;單一礦0.89億噸,占31.5% 。
截止2020年3月,全國單一型螢石礦山共有724個,全國螢石礦山數內蒙古223宗居首位占30.80% ,河北省以107 宗居第二。華東四省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共224 宗,占總數的30.94% 。采礦權核準生產規模1806.94 萬噸,平均核發產能2.49萬噸/年。小微企業核定開采規模計1008.74 萬噸,占總量的55.82% ,5萬噸規模以上礦山核定開采規模計798.2萬噸,占總量的41.18%。
螢石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主要包括主題論壇、科技創新專題論壇、經驗交流三個板塊。
分論壇由中國礦業聯合會螢石產業發展委員會執行理事長王錦華、中國礦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翊虹、中國礦業聯合會螢石產業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林奕水主持。
來自自然資源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螢石生產行業的160名專家、代表,圍繞我國螢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礦山建設、智能礦山建設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會議得到了江西省玉山縣三山礦業有限公司、河南洛陽豐瑞氟業有限公司、江西省蓮花山礦產實業有限公司、北京霍里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茜茜)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