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從贛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由贛州市提出并聯合中科院鄭州研究所組織起草的《鎢礦綠色礦山建設規范》《螢石礦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兩項地方標準獲批發布,將于2020年5月1日起實施。
《鎢礦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等兩項標準,是贛州在深入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中提出制定的。《規范》明確了鎢礦及螢石礦綠色礦山建設的總則、礦區環境、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等要求,貫穿礦產資源開發的整個生命周期,適用于綠色礦山的建設、評估、認定、核查等。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發揮鎢、螢石等贛州優勢礦種在綠色礦山建設中的標桿引領作用,為全面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水平,全域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此次發布的《鎢礦綠色礦山建設規范》等兩項標準,是經江西省市場監管局批準制定的贛州市首批市級地方標準,也是全省首批生態文明市級地方標準,將有效發揮標準化工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的支撐作用。
根據《江西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意見》,江西新建礦山要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要求;生產礦山加快改造,逐步達到要求。到2020年,江西全省將力爭建設200個綠色礦山,建設贛州市和德興市2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基本形成綠色礦山建設新格局。
贛州市是全國重點有色金屬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鎢都”之美譽。發現礦產62種,其中有色金屬10種,稀有金屬10種(鈮、鉭、稀土、鋰、鈹、鋯、鉿、鉫、銫、鈧),貴重金屬4種(金、銀、鉑、鈀),黑色金屬4種(鐵、錳、鈦、釩),非金屬25種(鹽、螢石、滑石、透閃石、硅石、高嶺土、黏土、瓷土、膨潤土、水品、石墨、石棉、石膏、芒硝、重晶石、云母、冰洲石、鉀長石、硫、磷、砷、碘、大理巖、石灰巖及白云巖),燃料5種(煤、石煤、泥炭、油頁巖、石油)。全市保有礦產儲量的潛在經濟價值達3000多億元。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漫道)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