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11月21日訊 20日,第十二屆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研討會在昆明理工大學開幕,約250名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業內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
據了解,參加此次會議的單位有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教育科學部、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等。會議議題涉及材料、化工、醫療、生物等學科領域,研討會有10場大會報告。
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研討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與前蘇聯科學院巴依科夫研究院、強度物理與材料科學研究所于1991年共同倡議組織,每兩年輪流在中國和俄羅斯召開,至今已成功召開了十一次,已成為兩國冶金材料界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會議。
會議俄方主席松采夫.K.A院士說,中俄兩國在新工藝、新材料方面都發展迅速,此次參會者既有冶金人員也有醫學人員,有許多是年輕學者。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說,俄羅斯在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擁有實踐領先技術,在新一代的能源材料和功能材料技術方面也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正進入一個提升和轉型的階段,在高速列車、航天、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都需要高端、先進的材料支持。
會議中方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透露,會議已獲得專家學者們提交的論文300多篇,涉及建材、冶金、航空等諸多行業。
據了解,參加此次會議的單位有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教育科學部、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等。會議議題涉及材料、化工、醫療、生物等學科領域,研討會有10場大會報告。
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研討會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與前蘇聯科學院巴依科夫研究院、強度物理與材料科學研究所于1991年共同倡議組織,每兩年輪流在中國和俄羅斯召開,至今已成功召開了十一次,已成為兩國冶金材料界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會議。
會議俄方主席松采夫.K.A院士說,中俄兩國在新工藝、新材料方面都發展迅速,此次參會者既有冶金人員也有醫學人員,有許多是年輕學者。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說,俄羅斯在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擁有實踐領先技術,在新一代的能源材料和功能材料技術方面也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正進入一個提升和轉型的階段,在高速列車、航天、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都需要高端、先進的材料支持。
會議中方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透露,會議已獲得專家學者們提交的論文300多篇,涉及建材、冶金、航空等諸多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