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相當于人體頭發直徑五萬分之一的納米硅線,日前在香港城市大學研制完成。這項世界上最細小的納米硅線科研成果,已刊登在國際著名的《科學》雜志上,并被用作封面圖片。
據悉,這是《科學》雜志第一次將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的納米成就用作封面介紹。目前,這項成果已經申請了美國專利。主持這項研究的香港城市大學超金剛石及先進薄膜研究中心李述湯教授說,他們進行的納米研究,是通過“氧化物輔助生長”新方法,成功制造出直徑小至1個納米的納米硅線,相當于約五萬分之一的人體頭發的直徑。
這項成果適用于大多數半導體納米線。由于硅是廣泛使用的電子材料,可以預期,納米硅線將帶領嶄新科學的發展,開展在電子及光電子學多方面的應用。
據介紹,在納米研究方面,科研小組首次發現:氫對于納米硅線表面可發揮清潔和穩定的作用,其穩定性大大超出常規硅,為制作納米器件提供了條件;運用高分辨率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首次獲得納米硅線表面結構,大大增加了科學家對納米硅線表面電子結構的認識,同時為研究納米線打下了堅實基礎;納米硅線的粗細能影響禁帶的寬度,因而納米直徑的大小,可以調空光波,提供硅基發光二極管及激光的可能性;發明了大量生產高質量納米硅線的新方法。
李述湯教授認為,發現納米線表面的穩定程度及量子體積的效應,顯示納米硅線在電子及光電子學的應用上具有光明的前景。
據悉,這是《科學》雜志第一次將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的納米成就用作封面介紹。目前,這項成果已經申請了美國專利。主持這項研究的香港城市大學超金剛石及先進薄膜研究中心李述湯教授說,他們進行的納米研究,是通過“氧化物輔助生長”新方法,成功制造出直徑小至1個納米的納米硅線,相當于約五萬分之一的人體頭發的直徑。
這項成果適用于大多數半導體納米線。由于硅是廣泛使用的電子材料,可以預期,納米硅線將帶領嶄新科學的發展,開展在電子及光電子學多方面的應用。
據介紹,在納米研究方面,科研小組首次發現:氫對于納米硅線表面可發揮清潔和穩定的作用,其穩定性大大超出常規硅,為制作納米器件提供了條件;運用高分辨率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首次獲得納米硅線表面結構,大大增加了科學家對納米硅線表面電子結構的認識,同時為研究納米線打下了堅實基礎;納米硅線的粗細能影響禁帶的寬度,因而納米直徑的大小,可以調空光波,提供硅基發光二極管及激光的可能性;發明了大量生產高質量納米硅線的新方法。
李述湯教授認為,發現納米線表面的穩定程度及量子體積的效應,顯示納米硅線在電子及光電子學的應用上具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