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國聚酯工業的總體表現是暖中寓寒,喜憂參半。喜的是伴隨產能產量持續大幅度增長,我國聚酯工業的規模顯著提高,結構有所改善,相當數量企業的盈利略有增長;憂的是聚酯產能的增長大于產品需求總量的增長;產品盈利空間依然狹小,行業利潤水平過低的狀況沒有根本改善,部分企業甚至一些大中型企業依然沒有扭轉虧損狀態。在這1年里,聚酯領域可以說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喜怒哀樂怨五情兼備。
2002年我國聚酯工業高速發展
在國內外兩個市場需求增長的驅動下,我國聚酯工業保持高速增長,并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產能產量持續大幅度增長2002年是我國聚酯工業產能產量繼續高速發展的1年。無論聚酯原料PTA、EG,還是聚酯聚合物以及聚酯纖維都有不同程度增長。從產量方面看,PTA、EG產量預計比2001年分別增長9%和11%;聚酯產量預計增長20%;聚酯纖維預計增長24%。
產業集中度略有提高
2002年我國聚酯工業產能產量的增長與前幾年大不相同。尤其是1998年和1999年,這兩年共新增200多萬噸聚酯產能,分布在幾十個企業,數量多達200多條生產線,單線生產能力幾乎都是萬噸以下的小裝置。而2002年新增的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10來個企業,單線生產規模都在15萬噸/年左右。從整個聚酯工業的產業集中度來說,確有實質性改變,延續了2000年以來出現的產業集中度穩步提高的勢頭。
生產技術水平稍有改善
由于一批規模比較大、技術水平比較先進的新裝置陸續投產,而前幾年風行一時的萬噸左右的小型裝置因開工不足而大量閑置,因此,從聚酯工業整體的技術經濟指標看,能耗物耗有所下降,產品質量有所提高。技術進步已經在聚酯工業體現出實際效果。
企業經濟效益低水平徘徊
根據有關行業組織和政府部門公布的統計指標分析,2002年我國聚酯工業的經濟效益比上年有所改善,但仍不容樂觀。就聚酯工業總體而言,經濟效益水平不高,財務指標與理想狀態仍然相去甚遠。特別是一批國有聚酯企業,也包括一些新建非國有聚酯企業,其資產負債率很高,早已超過了公認的警戒線,生產經營十分困難。
2002年我國聚酯市場需求依然強勁
我國聚酯工業保持超高速的持續發展,關鍵是市場需求力量的推動。根據相關數據分析,2002年我國聚酯工業的市場需求總量依然強勁地增長。經過推算,2002年我國聚酯產品需求總量比2001年增長了19%,其中產量增長超過了20%,凈進口量增長率不足6%,而一向很少出口的中國聚酯產品也開始呈現出歷史性的改變。2002年我國聚酯產品出口量有望超過15萬噸。
2003年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首先是世界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前景堪憂,使得我們難以預期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也就是說外貿對聚酯工業產品的市場拉動力能保持多大的強度仍需耐心觀察。
其次,我國是以內需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從長期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盡管我國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不斷增長,但是根據2010年和2020年發展目標,國內市場需求依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2003年我國政府仍然實行積極的財政方針,繼續采取擴大內需、開發西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還要保持在7%-8%的較高水平。因此,國內的經濟環境對我國聚酯工業的發展仍然十分有利,這一點確實令人欣慰。
第三,2003年我國聚酯工業還將保持高速度發展態勢,新增生產能力仍會達到百萬噸水平。由于新增產能大量形成,就聚酯工業總體而言,裝置運轉負荷率將降至新低,聚酯產品的市場競爭亦將白熱化,企業平均利潤水平不可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第四,由于我國聚酯工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的調整步伐將加快。發展的熱點、重點和模式將出現轉換。
第五,聚酯業內人士所關注的PTA、EG等聚酯原料供求情況預計將比2002年好一些,如無大的意外事件困擾,國內PTA供應量缺口將開始縮校2002年底、2003年初,將有近200萬噸的PTA生產能力投入實際運行。估計2003年國產PTA增量一定會超過100萬噸。
2003年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1年。在宏觀上,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如何使中國聚酯工業在變“大”的過程中加快變“強”的步伐,真正走向世界;在微觀上,我們無論以何種方式、通過何種道路、采取哪些措施迅速提升聚酯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仍然是我國聚酯工業發展的主旋律。
2002年我國聚酯工業高速發展
在國內外兩個市場需求增長的驅動下,我國聚酯工業保持高速增長,并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產能產量持續大幅度增長2002年是我國聚酯工業產能產量繼續高速發展的1年。無論聚酯原料PTA、EG,還是聚酯聚合物以及聚酯纖維都有不同程度增長。從產量方面看,PTA、EG產量預計比2001年分別增長9%和11%;聚酯產量預計增長20%;聚酯纖維預計增長24%。
產業集中度略有提高
2002年我國聚酯工業產能產量的增長與前幾年大不相同。尤其是1998年和1999年,這兩年共新增200多萬噸聚酯產能,分布在幾十個企業,數量多達200多條生產線,單線生產能力幾乎都是萬噸以下的小裝置。而2002年新增的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10來個企業,單線生產規模都在15萬噸/年左右。從整個聚酯工業的產業集中度來說,確有實質性改變,延續了2000年以來出現的產業集中度穩步提高的勢頭。
生產技術水平稍有改善
由于一批規模比較大、技術水平比較先進的新裝置陸續投產,而前幾年風行一時的萬噸左右的小型裝置因開工不足而大量閑置,因此,從聚酯工業整體的技術經濟指標看,能耗物耗有所下降,產品質量有所提高。技術進步已經在聚酯工業體現出實際效果。
企業經濟效益低水平徘徊
根據有關行業組織和政府部門公布的統計指標分析,2002年我國聚酯工業的經濟效益比上年有所改善,但仍不容樂觀。就聚酯工業總體而言,經濟效益水平不高,財務指標與理想狀態仍然相去甚遠。特別是一批國有聚酯企業,也包括一些新建非國有聚酯企業,其資產負債率很高,早已超過了公認的警戒線,生產經營十分困難。
2002年我國聚酯市場需求依然強勁
我國聚酯工業保持超高速的持續發展,關鍵是市場需求力量的推動。根據相關數據分析,2002年我國聚酯工業的市場需求總量依然強勁地增長。經過推算,2002年我國聚酯產品需求總量比2001年增長了19%,其中產量增長超過了20%,凈進口量增長率不足6%,而一向很少出口的中國聚酯產品也開始呈現出歷史性的改變。2002年我國聚酯產品出口量有望超過15萬噸。
2003年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首先是世界經濟環境不容樂觀,前景堪憂,使得我們難以預期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也就是說外貿對聚酯工業產品的市場拉動力能保持多大的強度仍需耐心觀察。
其次,我國是以內需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從長期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盡管我國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不斷增長,但是根據2010年和2020年發展目標,國內市場需求依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2003年我國政府仍然實行積極的財政方針,繼續采取擴大內需、開發西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還要保持在7%-8%的較高水平。因此,國內的經濟環境對我國聚酯工業的發展仍然十分有利,這一點確實令人欣慰。
第三,2003年我國聚酯工業還將保持高速度發展態勢,新增生產能力仍會達到百萬噸水平。由于新增產能大量形成,就聚酯工業總體而言,裝置運轉負荷率將降至新低,聚酯產品的市場競爭亦將白熱化,企業平均利潤水平不可能得到顯著的提高。
第四,由于我國聚酯工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的調整步伐將加快。發展的熱點、重點和模式將出現轉換。
第五,聚酯業內人士所關注的PTA、EG等聚酯原料供求情況預計將比2002年好一些,如無大的意外事件困擾,國內PTA供應量缺口將開始縮校2002年底、2003年初,將有近200萬噸的PTA生產能力投入實際運行。估計2003年國產PTA增量一定會超過100萬噸。
2003年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1年。在宏觀上,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如何使中國聚酯工業在變“大”的過程中加快變“強”的步伐,真正走向世界;在微觀上,我們無論以何種方式、通過何種道路、采取哪些措施迅速提升聚酯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仍然是我國聚酯工業發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