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電總廠:利用循環經濟做“節減”文章
電力行業既是優質清潔能源的創造者,又是能源消耗大戶和污染排放大戶,還是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富拉爾基發電總廠作為中國華電集團重要的電能生產基地和污染排放大戶,在追求以節能減排促進和諧發展的道路上,積極實行科技創新,從發展循環經濟入手,做起了“節、減”文章。
節能減排決策對該廠來說,既是順勢而變,更是應運而生。
該廠的6臺機組鍋爐設計煤種均發熱量只有12.29MJ/kg的褐煤,平均含灰量為17%,每臺爐燃燒量設計約170噸/小時(滿負荷),年排灰約10余萬噸。2007年前6臺爐均采用水力除灰方式。這種方式雖簡便易行,但水資源浪費嚴重,而濕灰渣的綜合利用范圍又很小,只能用于一般的填埋、筑路等,粉煤灰回收利用率極低。同時,為儲存濕灰渣,企業在建廠以來投入巨資建造容量約為1720萬立方米的灰壩,但其維護費每年高達數十萬元。況且,目前3個儲灰場的最后一個灰格已儲滿,近兩年雖投資近5000萬元將其中一個灰格進行加高后尚能維持,但出現的“揚塵”現象已影響到周邊環境,盡管這樣,現有灰場使用年限也只能維持迄今起7年左右。到2014年后,企業將面臨無新場地可排灰的尷尬局面。
如何突破企業自身限制,使這個老火電廠緊跟電力市場的發展形勢,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繼續挺立潮頭揚帆遠航?富電總廠的經營決策者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在生產“出口”找出路。
他們在市場調查中了解到一些南方水泥廠以干灰為原料進行水泥的生產制造。干燥粉煤灰的潛在市場需求量較大,但目前真正能大批量生產干灰的企業卻寥寥無幾。他們瞄準這一市場需求,在集團公司的支持下,借鑒兄弟電廠的先進經驗,經過縝密研究和討論,決定以6#爐為試點,將原水力除灰方式改造為氣力除灰方式,實行節能減排雙管齊下。
經過緊張施工,6#爐氣力除灰系統于2006年12月提前竣工并進入試運階段,2007年5月正式交付使用。其間每天按向灰庫輸灰12小時計算,每臺爐每天輸灰量達262噸;按灰水比1:15計算,企業每天節水3930噸,全年可達153萬多噸,相當于每天少向儲灰場排放灰水近4200噸。從投產到今年5月,僅一年時間節水135.66萬噸,干灰再利用7.14萬噸,既節約了水資源,又節省了幾千萬元新建儲灰場的開支,同時還減輕了排污壓力,為企業創造了循環經濟效益。目前,6#爐氣力除灰系統每天生產的干灰,在“出口”就直接被商家競相買走,昔日的廢品成了今日的熱門商品。
雖然氣力除灰系統在南方或一些新建電廠已不屬高新技術范疇,但對于建在高寒地區,機組平均壽命超過二十年的富電總廠來說,改造實屬不易。該系統充分證明了循環經濟的“能力”,在“節”和“減”兩個方面做足了文章,為老廠贏得了新的節能減排突破口,推動了“安全、節約、和諧”企業年的進程。
幾年來,富電總廠把建設節約環保型企業作為一項長期任務,積極探索循環經濟新模式并取得了階段性成功。2000年至2003年企業累計投資20482萬元,將1—6號爐除塵由水膜除塵器改造為電除塵器,除塵效率設計值由95%提高到99.65%,使煙塵排放量消減4.8萬噸/年以上。2005年和2006年,企業又相繼開發了從灰粉中提取鐵粉和從粉煤灰中提取漂珠的技術,充分利用了濕灰中的可循環物質,為企業創造了新的經濟效益。
目前,富電總廠在現有節能減排措施的基礎上正繼續籌措資金,分批對其它5臺爐進行氣力除灰改造,加大減排力度,為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和諧型企業鋪就一條平坦道路。
電力行業既是優質清潔能源的創造者,又是能源消耗大戶和污染排放大戶,還是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富拉爾基發電總廠作為中國華電集團重要的電能生產基地和污染排放大戶,在追求以節能減排促進和諧發展的道路上,積極實行科技創新,從發展循環經濟入手,做起了“節、減”文章。
節能減排決策對該廠來說,既是順勢而變,更是應運而生。
該廠的6臺機組鍋爐設計煤種均發熱量只有12.29MJ/kg的褐煤,平均含灰量為17%,每臺爐燃燒量設計約170噸/小時(滿負荷),年排灰約10余萬噸。2007年前6臺爐均采用水力除灰方式。這種方式雖簡便易行,但水資源浪費嚴重,而濕灰渣的綜合利用范圍又很小,只能用于一般的填埋、筑路等,粉煤灰回收利用率極低。同時,為儲存濕灰渣,企業在建廠以來投入巨資建造容量約為1720萬立方米的灰壩,但其維護費每年高達數十萬元。況且,目前3個儲灰場的最后一個灰格已儲滿,近兩年雖投資近5000萬元將其中一個灰格進行加高后尚能維持,但出現的“揚塵”現象已影響到周邊環境,盡管這樣,現有灰場使用年限也只能維持迄今起7年左右。到2014年后,企業將面臨無新場地可排灰的尷尬局面。
如何突破企業自身限制,使這個老火電廠緊跟電力市場的發展形勢,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繼續挺立潮頭揚帆遠航?富電總廠的經營決策者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在生產“出口”找出路。
他們在市場調查中了解到一些南方水泥廠以干灰為原料進行水泥的生產制造。干燥粉煤灰的潛在市場需求量較大,但目前真正能大批量生產干灰的企業卻寥寥無幾。他們瞄準這一市場需求,在集團公司的支持下,借鑒兄弟電廠的先進經驗,經過縝密研究和討論,決定以6#爐為試點,將原水力除灰方式改造為氣力除灰方式,實行節能減排雙管齊下。
經過緊張施工,6#爐氣力除灰系統于2006年12月提前竣工并進入試運階段,2007年5月正式交付使用。其間每天按向灰庫輸灰12小時計算,每臺爐每天輸灰量達262噸;按灰水比1:15計算,企業每天節水3930噸,全年可達153萬多噸,相當于每天少向儲灰場排放灰水近4200噸。從投產到今年5月,僅一年時間節水135.66萬噸,干灰再利用7.14萬噸,既節約了水資源,又節省了幾千萬元新建儲灰場的開支,同時還減輕了排污壓力,為企業創造了循環經濟效益。目前,6#爐氣力除灰系統每天生產的干灰,在“出口”就直接被商家競相買走,昔日的廢品成了今日的熱門商品。
雖然氣力除灰系統在南方或一些新建電廠已不屬高新技術范疇,但對于建在高寒地區,機組平均壽命超過二十年的富電總廠來說,改造實屬不易。該系統充分證明了循環經濟的“能力”,在“節”和“減”兩個方面做足了文章,為老廠贏得了新的節能減排突破口,推動了“安全、節約、和諧”企業年的進程。
幾年來,富電總廠把建設節約環保型企業作為一項長期任務,積極探索循環經濟新模式并取得了階段性成功。2000年至2003年企業累計投資20482萬元,將1—6號爐除塵由水膜除塵器改造為電除塵器,除塵效率設計值由95%提高到99.65%,使煙塵排放量消減4.8萬噸/年以上。2005年和2006年,企業又相繼開發了從灰粉中提取鐵粉和從粉煤灰中提取漂珠的技術,充分利用了濕灰中的可循環物質,為企業創造了新的經濟效益。
目前,富電總廠在現有節能減排措施的基礎上正繼續籌措資金,分批對其它5臺爐進行氣力除灰改造,加大減排力度,為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和諧型企業鋪就一條平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