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中國著名的激光粒度儀制造企業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成立三十周年之際,中國粉體網記者對董青云總經理進行了本次專訪,深入交流了百特技術創新的背后邏輯、儀器廠家與用戶的關系、企業出海的經驗等。
中國粉體網:1995年,您告別了工作了11年的科研單位,選擇了一條挑戰自我的創業之路,并于同年注冊成立了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將公司的名稱定為“百特”,這其中包含了“Better”和“百年特色”的雙重含義。30年后的今天,您如何評價當初的愿景實現程度?
董總:是像你解讀的那樣,百特這個名字的寓意確實有“更好”和“百年特色”的雙重含義,但當時起名僅僅是表達一個愿望,沒想到能達到今天這個樣子。百特有今天是“人努力、天幫忙”的結果。“人努力”是指所有百特人努力奮斗,“天幫忙”是指政府支持、用戶認可、合作伙伴和各界朋友的幫助,這里也包括中國粉體網多年來對百特的幫助。借此機會向全體百特人表示感謝,向關心幫助百特發展的合作伙伴和各界朋友表示感謝!
中國粉體網:您曾提到百特發展可按“十年”劃分階段,能否具體談一談這三個十年分別經歷了哪些發展的關鍵點讓您記憶猶新?在這些階段中,哪些理念、決策或事件對百特從“默默無聞”到“國際知名”起到了比較大的推動作用?
董總:今年是百特成立三十年。第一個十年百特十分弱小,產品也單一,技術也不是特別先進,做的所有事都是為生存圍繞著市場做技術,做產品,做服務。我們的做法就是一個字:“干”!值得慶幸的是到2005年,就是百特成立十年的時候,銷售量超過200臺,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公司生存問題算是解決了。
百特第二個十年是謀發展的十年,在這十年里百特有了新廠房,員工也超過100人,建立起了正規的制造、研發、銷售和服務體系,百特的品牌影響力也有了很大增強,在國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實現了穩定發展。
百特第三個十年是向世界先進水平進軍的十年。在這十年里百特技術有了新突破,研制成功了正反傅里葉光學系統、雙鏡頭斜入射系統、激光彩色顯微圖像二合一技術、納米粒度及Zeta電位分析系統,這些技術的研制成功對整個的產品的技術性能的提升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且在測量性能、準確性、重復性、分辨率這些方面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百特儀器不僅在中國市場受到用戶的認可,也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場,得到國際用戶的認可。
其實,百特的真實發展過程沒有分階段,沒有特別的一個大的事件改變了或者創造了歷史,而是走一步看一步,不斷調整,不斷糾錯,不斷完善的過程。如果說有關鍵點和重要決策,那就是百特聚集和培養了一批人才,他們在百特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中國粉體網:在遼寧丹東這個東北小城市,誕生并成長起來中國最大的粒度儀制造企業百特,您作為創始人和掌舵者,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董總:地域對經濟整體發展的影響大些,但對一個具體的企業發展影響不是那么大,因為一個企業的發展主要的還是在內因,而不是外因。企業不管在哪里,都要凝聚人才、做好技術和產品,重視市場和服務,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就能發展,而且丹東的營商環境也越來越好,百特同樣得到當地政府和各界朋友的很多支持和幫助。如果說感悟,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打鐵還要自身硬,做好自己是硬道理。
中國粉體網:百特的“雙鏡頭激光粒度測試技術”“激光+圖像二合一分析系統”等均為世界首創,其中Bettersize3000Plus還參與了月壤分析、并在全球同類產品的競技中展現出卓越的超精密性能。請問這些技術創新背后的邏輯是“從市場痛點需求倒推”還是“從技術突破尋找應用場景”?
董總:百特技術創新的背后邏輯是“差異化”。就拿激光粒度儀來講,百特不希望走國外的雙光束、甚至三光束的老路,因為多光束技術也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它的局限性和不足。為了找到更有效的差異化技術,我們就一直在研究、一直在試驗,這些工作到2008年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發總監范繼來帶領的團隊陸續研制成功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雙鏡頭系統、正反傅里葉系統和激光/圖像二合一系統。這些技術克服了傳統的單光束技術和多光束激光粒度儀的局限性,不但提升了百特激光粒度儀的準確性、重復性和分辨力,還提升了可靠性,解決了市場痛點,同時又引領了需求。
中國粉體網:國內一位產業研究方面的專家認為,“科學儀器,不是開發出來的,而是用出來的。它需要用戶的知識反哺。科學儀器真正的突破,需要來自用戶的合力。”您怎么看待粒度儀制造廠家與用戶之間的這種更深層次的關系?在現實中,百特與用戶之間有著怎樣的互動及典型案例?
董總:這種觀點很有道理,也符合科學儀器產業發展的規律,我完全贊成。因為科學儀器是個復雜系統,僅憑廠家自己是不夠的。用戶越多,收集到的改進信息和需求就越多,促進廠家提升技術、改進不足,建立更好的質量控制體系,這樣反復迭代,能加快國產科學儀器提質升級的速度,這一點百特深有體會。比如百特有一個做復合材料的用戶,因為材料特殊,查不到材料的折射率,只能估計折射率,所以總是測不準。他就提出測粉體材料折射率的要求。我們就此開始研究,經過反復試驗,在世界上率先研發成功了測試粉體材料折射率的方法。這就是用戶應用反饋,廠家解決問題,滿足用戶要求,同時也提升儀器性能的典型案例。
中國粉體網:去年,總部設在美國的世界工業新聞發布的《粒度分析市場調研報告》顯示,丹東百特位列中國第一,全球第五。中國粒度儀廠家得到國際媒體認可,這是第一次,意義非凡。國內粒度儀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認可、實現了突圍,成功突圍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對于打破發達國家對高端檢測設備的壟斷有何經驗啟示?
董總:去年美國世界工業新聞發布市場調查報告,丹東百特排名全球第五,中國粒度儀廠家被美國權威市場調查機構納入排名還是第一次。成功突圍的關鍵因素有兩點,一是產品的技術和質量過硬,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持續開展研發和優化工藝,優化質量管理體系。二是產品不但要得到中國用戶的認可,還要批量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這兩點也是打破發達國家高端檢測設備壟斷的必由之路。
中國粉體網:10年前,有觀點認為,當時的中國激光粒度測試技術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僅僅有一步之遙”。您認為,這“一步之遙”的差距我們目前已經趕上了嗎?如果沒有,您預計這個差距大概將在什么時間節點實現反超?差距的核心點體現在哪里?
董總:跟十年前相比,從廠家的角度看,現在中國最先進的激光粒度測試技術與國際最先進水平相比,這“一步之遙”的差距已經趕上了,起碼達到“并駕齊驅”的程度,這是經過所有規格的國際國內標準樣品驗證和大量用戶的驗證。
從用戶的角度看,國產激光粒度儀和進口儀器的“一步之遙”差距還存在。因為國外的品牌它的歷史更長,品牌樹立方面做的也比較好,客戶的認知度高一些。我們要繼續從技術、質量、外觀、品牌上提升,同時提升智能化水平,拓展國際市場。通過全鏈條、全要素方面的提升改變用戶心目中存在的“一步之遙”的印象,最后達到用戶買粒度儀像買手機一樣,國產品牌成為大多數用戶的首選。
中國粉體網:百特產品目前已出口至92個國家,優質、高效、智能的百特粒度儀正在服務全球用戶。回顧國際化歷程,從2001年丹東百特向日本出口11臺離心沉降式粒度分布儀,開創了中國粒度儀批量出口到發達國家的先河,到2023年百特在美國加州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為北美地區的用戶提供全系列產品線和解決方案,您認為百特打開國際市場的“鑰匙”是什么?在企業出海的過程中,您有哪些經驗體會可以跟國內企業分享的?
董總:百特早期儀器實現出口個例只能說是銷售業績,還不能叫做打開國際市場。百特正式打開國際市場是從2019年,在深圳成立國際市場開發團隊——深圳百利特公司開始的。這個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建英文網站、錄英文視頻、做英文資料、參加國際展會、在國際平臺上推廣、找國際合作伙伴、了解國外用戶習慣、開展培訓、建立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支持等等。從而實現了百特產品持續地出口到美國、德國、韓國、俄羅斯、巴西等90多個國家。
我認為打開國際市場就像進入一座深宅大院,需要打開一道一道門才能到達。要打開這一道道門,需要準備很多把“鑰匙”。上面說的深圳百利特為打開國際市場所做的工作,就是一把把進入國際市場的鑰匙,每一個鑰匙都能打開一道門,鑰匙越多打開的門越多,最后就打開了國際市場。國內儀器企業要出海,就是要把這些系統的工作扎扎實實地做好,做這些“鑰匙”。但前提是要把產品做好,產品必須要過硬。
中國粉體網:2019年,丹東百特將“掃除道”運用到企業管理上,體現了百特獨特的企業文化。“掃除道”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您對于企業的“愿景、使命和價值觀”這類東西是如何認識的?這些在百特創立初期是已經明確了的嗎?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特別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目前建設的成果如何?
董總:百特剛成立的時候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沒有提出明確的愿景、使命和價值觀這類的企業文化,直到百特成立20多年的時候才提出了自己的企業文化這個概念。
我理解的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形成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企業區別另一個企業的獨特地方,是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現在全體百特人都自覺實行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產生了積極向上的效果。
掃除道的本質是通過掃除行動達到完善自我,建立尊重勞動、人人平等意識,強化凡事認真、凡事徹底、凡事完美的意識。掃除道的效果表面看是公司處處干凈整潔,深層次的效果是干部員工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意識層面發生了積極變化。
中國粉體網:百特成立三十年,與中國粉體網的戰略合作已有20余年的歷程,對于雙方今后的合作您有著怎樣的期待?對于我們共同推動中國粉體工業的進步,您有著怎樣的期望?
董總:丹東百特和中國粉體網友好合作二十多年,能有這么長時間的友好合作的原因,是雙方都有“先達人后利己”的理念,志同道合自然就能結伴遠行。今后雙方要繼續擴大合作領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同時,通過信息共享、技術培訓、市場開發等方式為中國粉體工業設備更新和技術進步服務,為中國粉體產品品質提升和市場拓展助力。我想,在中國粉體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進程中,一定會有中國粉體網和丹東百特所做的貢獻。
(右:丹東百特董事長兼總經理董青云先生;左:中國粉體網編輯記者安振華)
中國粉體網:感謝董總接受我們的專訪!
祝愿并相信在下一個三十年里,丹東百特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國粉體工業也必將取得更大的發展!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