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5月8日,由東方電氣集團主辦的泛半導體封裝互聯材料產業推進會在四川德陽舉行,標志著東方電氣精細電子材料(德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精材”)年產350噸高分散超細銀粉產線正式投產。這一項目不僅填補了國內高端銀粉規;a的空白,更以核心技術突破和智能制造優勢,為我國新能源、半導體等戰略性產業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東方電氣集團旗下東方研究院的全資子公司,東方精材自2023年12月成立以來,便聚焦泛半導體領域微納米粉體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致力于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構建國產化材料創新體系。
技術突破:攻克五大核心,賦能三大產業
微納材料是光伏、半導體及液晶顯示領域的“底盤技術”,其制備長期受制于國外專利封鎖。東方精材以新能源微納銀粉為切入點,成功掌握五大核心技術:
1. 粒徑及分布可控制備
2. 孔徑及比表可控
3. 表面改性與功能化
4. 鍵合官能團精準調控
5. 納米粒子規;a
依托這些技術,東方精材在三大領域實現突破:
光伏領域:開發TOPCon正背細柵銀粉、HJT低溫銀粉等產品,光電轉化效率顯著提升,推動清潔能源降本增效。
半導體封裝:推出片狀銀粉、燒結型納米銀粉等材料,突破電子封裝“最后一納米”,助力國產芯片性能升級。
液晶顯示:研制導電微球、間隔物微球,以納米級精度重構光顯秩序,定義行業新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精材研發團隊碩博占比超95%,涵蓋凝聚態物理、高分子材料等多學科,為持續創新提供人才保障。
智造升級:柔性產線與“數字身份證”
東方精材的智能化生產線是國產高端材料制造的標桿。其自主研發的自動化微納米材料生產線,通過模塊化工藝控制體系,實現柔性制造,可靈活適配不同材料的晶體結構需求。
生產線深度融合制造執行系統(MES)與數字采集系統,對溫度、pH值、壓力等參數實時監控,并通過動態優化反應路徑,確保產品批次穩定性達國際先進水平。每一批產品均配備可追溯的“數字身份證”,從原料投料到成品包裝全程數據閉環,為質量管控和供應鏈安全提供保障。
戰略意義:從國產替代到全球競爭力
東方精材的投產標志著我國高端銀粉國產化邁出關鍵一步。此前,高分散超細銀粉依賴進口,年需求量超千噸,而東方精材一期350噸產能將顯著緩解這一瓶頸。項目還通過技術溢出效應,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例如與無錫帝科合作開發光伏導電漿料,進一步鞏固國產光伏產業鏈優勢。
未來,東方精材將聚焦半導體封裝微納米材料研發,儲備前沿技術,聯合高校院所及產業鏈伙伴共建“微納生態圈”,目標打造國際級半導體封裝材料創新高地。
參考來源:
東方電氣公眾號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留白)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