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不到5年的時間,市華騏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憑借一項高新技術———利用粉煤灰研制生產出“球型輕質多孔生物濾料”的產業化,闖出了一條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為全市節能減排工作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2002年起,華騏環保公司將安工大自主研發的利用粉煤灰生產出“球型輕質多孔生物濾料”技術成果予以轉化,并以這種生物濾料為核心技術發展”集成式高效低耗小區污水處理回用系統”。“球型輕質多孔生物濾料”的生產,既填補了國內空白,又解決了我國曝氣生物濾池工藝依賴進口濾料的瓶頸問題,為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新工藝在我國的推廣和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2003年該“生物濾料”被國家科技部、環保總局等五部委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2004年被國家環保總局作為“環境保護實用新技術產品”在全國推廣,并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年11月又被國家發改委、國家科技部、國家環保總局列入《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260項技術之一予以公布推廣,企業因此成為國內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研究、應用、推廣的排頭兵。
據介紹,生產“球型輕質多孔生物濾料”的原材料是廢棄物———粉煤灰,是典型的資源綜合利用。此項專利技術在安工大一問世就被華騏公司相中,用華騏公司總經理王健的話說就是“他們抓住了一次難得的機遇,成就了一個環保產業”。經過近5年的發展,華騏公司“球型輕質多孔生物濾料”年產量達到了1萬噸,僅此一個產品年創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同時,華騏公司圍繞“生物濾料”延伸發展起來的“集成式高效低耗小區污水處理回用系統”被列入“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和“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實現了規模發展。依托“生物濾料及集成式高效低耗小區污水處理回用系統”產業化項目建起的華騏環保產業園于2006年底在馬鞍山國家863新材料基地誕生,初步形成了以生物濾料為核心的污水處理回用技術從研發到成果轉化、產品產業化的發展產業鏈,為我市未來發展環保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2年起,華騏環保公司將安工大自主研發的利用粉煤灰生產出“球型輕質多孔生物濾料”技術成果予以轉化,并以這種生物濾料為核心技術發展”集成式高效低耗小區污水處理回用系統”。“球型輕質多孔生物濾料”的生產,既填補了國內空白,又解決了我國曝氣生物濾池工藝依賴進口濾料的瓶頸問題,為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新工藝在我國的推廣和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2003年該“生物濾料”被國家科技部、環保總局等五部委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2004年被國家環保總局作為“環境保護實用新技術產品”在全國推廣,并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年11月又被國家發改委、國家科技部、國家環保總局列入《國家鼓勵發展的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技術》260項技術之一予以公布推廣,企業因此成為國內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研究、應用、推廣的排頭兵。
據介紹,生產“球型輕質多孔生物濾料”的原材料是廢棄物———粉煤灰,是典型的資源綜合利用。此項專利技術在安工大一問世就被華騏公司相中,用華騏公司總經理王健的話說就是“他們抓住了一次難得的機遇,成就了一個環保產業”。經過近5年的發展,華騏公司“球型輕質多孔生物濾料”年產量達到了1萬噸,僅此一個產品年創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同時,華騏公司圍繞“生物濾料”延伸發展起來的“集成式高效低耗小區污水處理回用系統”被列入“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和“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實現了規模發展。依托“生物濾料及集成式高效低耗小區污水處理回用系統”產業化項目建起的華騏環保產業園于2006年底在馬鞍山國家863新材料基地誕生,初步形成了以生物濾料為核心的污水處理回用技術從研發到成果轉化、產品產業化的發展產業鏈,為我市未來發展環保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