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電池市場,對關鍵礦物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據國際能源協會預測,由于電動汽車的需求,到2030年將需要50個新的鋰項目、60個新的鎳礦和17個鈷礦,市場對關鍵礦物資源的需求量勢必飆升。
后疫情時代,各國都意識到需要穩定的供應鏈,同時希望擺脫中國對關鍵礦物資源產業的控制,據統計,美國 2022 年正式公布的 50 種關鍵礦產中,中國是最大生產國的有 30 種,占 60%;中國是最大進口來源國的有 26 種,占比 52%。歐盟 2020 年版“關鍵原料清單”所列的 30 種原料可展開為 44 種產品。其中,中國是最大生產國的有 29 種,占 66%;中國是最大進口來源國的有 17 種,占 44%。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推行關鍵礦物資源戰略,其他國家正在做些什么,以在這一領域追趕中國,并支持電動汽車行業的需求?
(圖源:新華社)
在眾所周知的《2022年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下,美國政府已承諾為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75億美元的稅收抵免,前提是其汽車電池使用在美國或其貿易伙伴國開采、加工或回收的原材料。這導致將供應鏈重新安置在美國的投資承諾蜂擁而至。該法案還承諾加快推行業界期待已久的美國新礦許可證流程簡化舉措。
在加拿大,政府現已推出其關鍵礦物資源戰略,旨在促進關鍵礦物資源的開采、加工、制造和回收。加拿大的戰略再度強調了簡化新礦監管批準流程、加快環境審批以及投資于新基礎設施(公路、鐵路、港口)以發掘新礦產項目的必要。在推動國內產業發展的同時,聯邦政府也宣布將阻止外國國有企業擁有和參與加拿大的關鍵礦物資源產業。此后不久,政府就勒令三家中國公司出售其在加拿大關鍵礦物資源企業的持股,理由是這些投資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澳大利亞也于2022年更新了其關鍵礦物資源戰略,其中包括大量補貼。該戰略還提到有必要加強國際伙伴關系,并在這方面提出多項倡議。
最近,歐盟委員會提出《歐洲關鍵原材料法》立法計劃,該法案旨在增加鋰和稀土等礦物的供應——方法是識別供應鏈上的潛在項目,從開采到煉制和加工再到回收——以及建立儲備。
各國政府貌似采取了共同的做法:重點支持本國產業,同時與其他“友好”國家合作,以發展和加強急需的關鍵礦物資源供應鏈。
今年3月10日,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美期間,美歐雙方同意將就電動汽車使用的關鍵礦物問題啟動談判。若該協議能夠達成,歐盟企業將可以有渠道獲得《通脹削減法案》中的部分補貼。
在同美國總統拜登會見后,馮德萊恩在華盛頓表示:“我們已經同意現在就以明確的目標為導向開始工作——目標是就在歐盟采購或加工的關鍵原材料方面達成協議。”
“未來幾年全球對這些礦物的需求將是巨大的。我們高度依賴中國。”在拜登同馮德萊恩會見的同日,美國財長耶倫在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作證時表示,“《通脹削減法案》的目標之一,就是廣泛加強這些關鍵礦物及加工原料的供應鏈。”
3月28日,美、日宣布達成一項關于電動汽車電池礦物的貿易協議。路透社當天報道稱,該協議尋求減少美日在電動汽車電池關鍵礦物材料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報道稱,拜登政府希望通過這份以礦物為重點的貿易協議,讓盟友享受《通脹削減法》中規定的每輛電動汽車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拜登政府高級官員稱,依照協議,將禁止兩國對電動汽車電池最關鍵的礦物實施雙邊出口限制。這些礦物包括鋰、鎳、鈷、石墨和錳。
路透社稱,該協議旨在通過尋求合作來打擊其他國家在該行業的“非市場政策與做法”,以及對其關鍵礦物供應鏈中的外國投資進行投資審查,以減少美日在此類材料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不過,相比日本,歐盟方面的談判時間可能會較長,因為其涉及的利益攸關者更多,且即便是在談成之后,歐盟必須將此類協議提交給其成員國批準,而此中涉及的變數則更多。
近日,《環球時報》刊登專家看法表示,《通脹削減法》明顯針對的是中國,此次美國與日本達成關鍵礦物貿易協議,表層意思是惠及盟友,深層意思依然是與中國競爭。不過,專家認為,該協議對中國的影響有限,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中國已經占了上風,相關電池技術已取得突破,成本也相對較低。國外也有評論認為:鑒于中國在關鍵礦物資源爭奪戰中的巨大領先優勢,只有時間才能證明西方政府現在推出的種種策略是否太少、太遲了。
同時,國內礦產戰略研究專家也建議:我國應進一步加強業已形成的鋰、鈷等資源在全球冶煉加工環節的產能和技術優勢,提高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利用供應鏈優勢,在關鍵礦產競爭中占得先機,挫敗西方國家遏制我國發展的企圖;利用技術、資金和市場優勢,加強礦業投資和開發合作,堅持負責任開發和互利雙贏原則,構建開放合作的國際礦業“朋友圈”,從而穩定海外資源供應。
參考來源:
Mayer Brown:中國在關鍵礦物資源爭奪戰中優勢明顯,各國推出措施奮力追趕
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美歐關鍵礦產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第一財經:美歐同意啟動電動汽車關鍵礦物談判,能談成嗎?
第一財經:美日就電動汽車電池礦物質達成協議!日車企在美國將如何受惠?
環球時報:美日簽關鍵礦物貿易協議扯上中國,專家:該協議對中國影響有限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