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新材料產業的健康發展,把握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中國材料網理事會、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年委員會、云南省科技廳等單位于2006年4月10日至11日在昆明舉辦了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暨2006中國高校材料院長論壇。
與會人員圍繞“教育·人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基礎”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一致認為應進行高校材料教育改革,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充分發揮新材料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先導作用。
“我國已經成為新材料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鋼鐵、重要有色金屬、主要建材、合成纖維等基礎材料的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全部工業材料的工業增加值約為14964億元,約占我國GDP的14.6%。”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材料處處長王琦安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暨2006中國高校材料院長論壇”上指出,我國的新材料產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生產過程中資源、能源消耗大,在高性能材料及其品種開發、先進制備加工技術、材料性能表征與應用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而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較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關鍵材料大部分依賴進口。因此,“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急需加快”。
材料企業發展遭遇人才之痛
“在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中人才是第一位的。”中國材料網理事會副理事長李臨西表示。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我國材料行業的人才缺失問題已經成了眾多企業發展的桎梏。
大連金瑪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孟憲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才已經成了該公司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制約因素。該公司主要從事碳化硼、碳化硅等產品的研發,但這方面的人才很少,因為高校相關的專業不是很多!澳壳埃覀兊娜瞬胖饕獊碜援數氐幕ぱ芯克际蔷哂幸欢ǖ墓ぷ鹘涷灥募夹g人員;還有就是引進外國專家。但二者的成本都很高,并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人才缺乏的問題。目前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人才匱乏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很大,我們急需大量的人才支持!泵蠎椨驯硎,希望能通過這次論壇找到合適的合作院校和科研機構。
人才問題同樣也是困擾四川斯諾威粉體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平的一大問題“招到合適的人才很難。“趙建平表示,“剛畢業的大學生實踐能力比較差,招進來后不能立刻使用,必須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首先要擔當教師的角色,手把手地教會他們,讓學生在企業里完成一個實踐的過程!痹诓稍L中眾多企業的代表表達了對人才強烈需求的呼聲!澳壳拔覈麄材料行業都缺少高精尖人才。”趙建平認為。
高校材料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我國每年畢業的材料專業的大學生就業率不到50%,其余的都改行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教育家左鐵鏞表示。
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底,我國設有材料類專業的高校有421所,占本科學位學校的66%;“211工程”高校中設有與材料相關的專業有84所,占總數的88%。由此可見,我國對材料人才的培養是比較重視的,人才的數量也應該是比較充足的。那么為何會出現一方面企業抱怨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材料專業的大學生難以就業的情況呢?
左鐵鏞認為,首先是學校教學內容陳舊、教材質量低、教師照本宣科,使得學生的專業面狹窄、動手能力差;其次是課堂教學比例過大,學生參加實踐環節的學時少,學生缺乏創新能力,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
湘潭大學副校長周益春博士表示,對于企業的抱怨,高校應該充分理解。高校的材料教育的確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高校的材料教育沒有很好地和企業以及整個材料產業的發展相結合,高校培養的畢業生知識面比較狹窄,動手能力比較差已是共識。新材料發展速度很快,書本的教育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求,理論和實踐脫節!拔覈牧辖逃母母飫菰诒匦! 周益春認為。
產學研結合是必然趨勢
如何解決我國材料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人才缺失問題?高校的材料教育將如何改革?如何使新材料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代表都在論壇上發表自己的看法。
左鐵鏞認為,首先高校要改革課程設置,要由學科式向整合式轉變,專業課程由中心地位向載體地位轉變,課程內容由以學科發展為中心向以培養學生為中心轉變。不同類型的學校應該分層次管理,科研能力強的學校應培養研究型人才;普通院校應滿足企業人才需求。高校還應建立以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科學研究三個維度為基本框架的新型教學模式,打破傳統工科教育前2年打基礎,后2年攻專業的分割式安排,保證教學計劃實施中各部分的系統性和整體優化。
李臨西認為,材料類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高學歷的人才,更需要富于創新能力的人才。人才的經驗、知識、智慧、能力以及創新精神都是在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我國的新材料產業應該在產學研結合方面下功夫!案咝5牟牧辖逃龖嫦蛐虏牧掀髽I和產業的發展需求,將學校教育和實踐相結合。企業的研發也應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這樣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得以轉化;另一方面也能使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加強,二者結合才能促進材料產業的健康發展。”
孟憲友表示,大連金瑪已經充分認識到產學研相結合的重要性并從中得到了較大的收獲。大連金瑪先后與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硼鎂辦公室等科研單位達成了合作協議。孟憲友說,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使企業的研發有了充足的經費和良好的研發基地。
云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善富介紹說,該公司目前已經與昆明理工大學等5個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性合作伙伴,在資金、人才、研發、產業化等領域廣泛合作,將科研院所的研發、人才優勢與該公司的資金、規模生產和營銷優勢互補。目前,該公司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年銷售收入達18億元,在國內、國際市場位居前列。
實現材料產業的產學研結合、壯大我國新材料產業還需要各方的努力。中國材料網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此次論壇的主辦方負責人李義春表示,中國材料網理事會舉辦此次論壇是為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一個相互溝通的平臺,促進我國材料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眾多企業和高校代表也表示,將利用這一平臺,找到合適的研發伙伴,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促進我國材料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
與會人員圍繞“教育·人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基礎”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一致認為應進行高校材料教育改革,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充分發揮新材料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先導作用。
“我國已經成為新材料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鋼鐵、重要有色金屬、主要建材、合成纖維等基礎材料的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全部工業材料的工業增加值約為14964億元,約占我國GDP的14.6%。”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材料處處長王琦安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暨2006中國高校材料院長論壇”上指出,我國的新材料產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生產過程中資源、能源消耗大,在高性能材料及其品種開發、先進制備加工技術、材料性能表征與應用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而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較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關鍵材料大部分依賴進口。因此,“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急需加快”。
材料企業發展遭遇人才之痛
“在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中人才是第一位的。”中國材料網理事會副理事長李臨西表示。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我國材料行業的人才缺失問題已經成了眾多企業發展的桎梏。
大連金瑪科技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孟憲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才已經成了該公司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制約因素。該公司主要從事碳化硼、碳化硅等產品的研發,但這方面的人才很少,因為高校相關的專業不是很多!澳壳埃覀兊娜瞬胖饕獊碜援數氐幕ぱ芯克际蔷哂幸欢ǖ墓ぷ鹘涷灥募夹g人員;還有就是引進外國專家。但二者的成本都很高,并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人才缺乏的問題。目前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人才匱乏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很大,我們急需大量的人才支持!泵蠎椨驯硎,希望能通過這次論壇找到合適的合作院校和科研機構。
人才問題同樣也是困擾四川斯諾威粉體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平的一大問題“招到合適的人才很難。“趙建平表示,“剛畢業的大學生實踐能力比較差,招進來后不能立刻使用,必須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首先要擔當教師的角色,手把手地教會他們,讓學生在企業里完成一個實踐的過程!痹诓稍L中眾多企業的代表表達了對人才強烈需求的呼聲!澳壳拔覈麄材料行業都缺少高精尖人才。”趙建平認為。
高校材料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我國每年畢業的材料專業的大學生就業率不到50%,其余的都改行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教育家左鐵鏞表示。
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底,我國設有材料類專業的高校有421所,占本科學位學校的66%;“211工程”高校中設有與材料相關的專業有84所,占總數的88%。由此可見,我國對材料人才的培養是比較重視的,人才的數量也應該是比較充足的。那么為何會出現一方面企業抱怨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材料專業的大學生難以就業的情況呢?
左鐵鏞認為,首先是學校教學內容陳舊、教材質量低、教師照本宣科,使得學生的專業面狹窄、動手能力差;其次是課堂教學比例過大,學生參加實踐環節的學時少,學生缺乏創新能力,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
湘潭大學副校長周益春博士表示,對于企業的抱怨,高校應該充分理解。高校的材料教育的確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高校的材料教育沒有很好地和企業以及整個材料產業的發展相結合,高校培養的畢業生知識面比較狹窄,動手能力比較差已是共識。新材料發展速度很快,書本的教育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求,理論和實踐脫節!拔覈牧辖逃母母飫菰诒匦! 周益春認為。
產學研結合是必然趨勢
如何解決我國材料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人才缺失問題?高校的材料教育將如何改革?如何使新材料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代表都在論壇上發表自己的看法。
左鐵鏞認為,首先高校要改革課程設置,要由學科式向整合式轉變,專業課程由中心地位向載體地位轉變,課程內容由以學科發展為中心向以培養學生為中心轉變。不同類型的學校應該分層次管理,科研能力強的學校應培養研究型人才;普通院校應滿足企業人才需求。高校還應建立以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科學研究三個維度為基本框架的新型教學模式,打破傳統工科教育前2年打基礎,后2年攻專業的分割式安排,保證教學計劃實施中各部分的系統性和整體優化。
李臨西認為,材料類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高學歷的人才,更需要富于創新能力的人才。人才的經驗、知識、智慧、能力以及創新精神都是在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我國的新材料產業應該在產學研結合方面下功夫!案咝5牟牧辖逃龖嫦蛐虏牧掀髽I和產業的發展需求,將學校教育和實踐相結合。企業的研發也應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這樣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得以轉化;另一方面也能使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加強,二者結合才能促進材料產業的健康發展。”
孟憲友表示,大連金瑪已經充分認識到產學研相結合的重要性并從中得到了較大的收獲。大連金瑪先后與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硼鎂辦公室等科研單位達成了合作協議。孟憲友說,與科研院所的合作使企業的研發有了充足的經費和良好的研發基地。
云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善富介紹說,該公司目前已經與昆明理工大學等5個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戰略性合作伙伴,在資金、人才、研發、產業化等領域廣泛合作,將科研院所的研發、人才優勢與該公司的資金、規模生產和營銷優勢互補。目前,該公司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年銷售收入達18億元,在國內、國際市場位居前列。
實現材料產業的產學研結合、壯大我國新材料產業還需要各方的努力。中國材料網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此次論壇的主辦方負責人李義春表示,中國材料網理事會舉辦此次論壇是為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一個相互溝通的平臺,促進我國材料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眾多企業和高校代表也表示,將利用這一平臺,找到合適的研發伙伴,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促進我國材料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