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炭黑行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02年我國炭黑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并且在裝備水平、技術進步和品種更新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基本上滿足了橡膠工業對炭黑的需求。
2002年以后,國內淘汰了大部分干法造粒炭黑生產裝置,濕法造粒的比例不斷提高,至2005年濕法造粒炭黑所占比例已達79%,比2002年高出33 個百分點,產品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同時,許多企業根據炭黑生產工藝流程的特點,充分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和余熱進行發電,通過綜合利用提高了綜合效益。
2005年,我國炭黑總產量達到161萬噸,比5年前增加了2倍多。但這種發展速度也給炭黑行業也帶來了弊端。一是炭黑總產能嚴重過剩。2005年,全行業綜合設備利用率僅為70%,造成企業資金短缺,發展沒有后勁。二是產業集中度過于分散。近幾年炭黑基本建設呈現遍地開花的局面,多數新建企業產能只有 2萬噸/年,抗風險能力弱,沒有自主品牌,只能靠低價競爭。世界排名前三位的跨國公司產能占世界炭黑總產能的50%以上,而我國規模在8萬噸/年以上的炭黑企業產能之和僅占全國總產能的33%,1萬~3萬噸/年的炭黑企業卻有52家之多,產業結構很不合理。三是生產裝備水平仍有差距。國內企業濕法造粒單臺爐年產能力多數為1.5萬~2.0萬噸,而國外大多為2.0萬~5.0萬噸。四是產品品種較少。國外橡膠用炭黑品種已發展到40多種,并實現了炭黑品種的高功能化和專用化,而國內炭黑品種只有20種左右,\'綠色輪胎\'所必須的炭黑品種還處于研發階段。五是市場不規范。一些小炭黑企業以粗煤焦油為原料生產低劣質炭黑,以低價傾銷(只有正常價格的1/2甚至更低),造成炭黑整體價格普遍低于國際市場,嚴重影響了炭黑行業的經濟效益。六是炭黑原料油資源過度緊張。2005年7月份以后,煤焦油市場更是一度出現了有價無市的現象,炭黑原料油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炭黑行業發展刻不容緩的難題。
因此,\'十一五\'期間,炭黑行業要執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主動適應國內橡膠工業的發展,以滿足其對炭黑的應用需求。
根據對國內汽車、橡膠工業和周邊市場的需求預測,預計2006年~2010年我國炭黑需求量分別為175萬、190萬、205萬、215萬和225萬噸,總產量將分別達到177萬、194萬、210萬、221萬和235萬噸,生產總能力分別為248萬、256萬、260萬、260萬和260萬噸。
品種方面,應重點發展適合子午胎應用的新工藝品種,如性能穩定的N115、N121、N234、N375、N326、N330、N550、N660炭黑;研發并推廣能夠提高子午胎和汽車用橡膠制品質量的炭黑新品種,主要是低滯后(低滾動阻力)炭黑和高性能輪胎用炭黑。
裝置方面,要在自主開發的基礎上,開發出在單爐能力、空氣預熱溫度、反應爐溫、環保節能、自動控制和包裝設施等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炭黑生產裝置,并進行推廣。
環保方面,實現清潔、安全生產。炭黑企業必須努力開發并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新技術,充分利用炭黑生產過程產生的余熱和可燃尾氣;推廣應用炭黑污水處理和回收利用技術,實現污水的零排放;積極開發等離子體法炭黑生產技術,以及炭黑尾氣脫硫、脫氮技術;所有炭黑企業\'三廢\'排放和廠界噪聲,均應達到所在地區的環保標準;尾氣必須用來燒鍋爐或在焚燒后方可排放;而且主要炭黑生產企業均應通過ISO14000環保體系認證。
節能方面,每噸炭黑的原料油消耗平均值應降低到1.8噸以下,大型企業應降低到1.7噸以下。
另外,炭黑行業還要充分利用油、氣資源,解決好優質炭黑原料油短缺問題。大力發展煤焦油加工產業,如大型炭黑企業可自己建立焦油加工裝置;充分利用天然氣、煤層氣和焦爐煤氣資源,將其用于反應爐燃料,替代部分原料油;進一步研發合理配用粗煤焦油技術;積極開發應用國產催化裂化澄清油。同時,加大科研開發投入,努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鼓勵有條件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實現產學研合作,對前沿性關鍵技術和產品搞好技術攻關和產業化;促進炭黑產品由標準化向優質、高性能、功能化和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炭黑生產技術向高技術化、節能環保化發展;積極參與國際技術交流,及時掌握國外最新動態。
2002年以后,國內淘汰了大部分干法造粒炭黑生產裝置,濕法造粒的比例不斷提高,至2005年濕法造粒炭黑所占比例已達79%,比2002年高出33 個百分點,產品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同時,許多企業根據炭黑生產工藝流程的特點,充分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和余熱進行發電,通過綜合利用提高了綜合效益。
2005年,我國炭黑總產量達到161萬噸,比5年前增加了2倍多。但這種發展速度也給炭黑行業也帶來了弊端。一是炭黑總產能嚴重過剩。2005年,全行業綜合設備利用率僅為70%,造成企業資金短缺,發展沒有后勁。二是產業集中度過于分散。近幾年炭黑基本建設呈現遍地開花的局面,多數新建企業產能只有 2萬噸/年,抗風險能力弱,沒有自主品牌,只能靠低價競爭。世界排名前三位的跨國公司產能占世界炭黑總產能的50%以上,而我國規模在8萬噸/年以上的炭黑企業產能之和僅占全國總產能的33%,1萬~3萬噸/年的炭黑企業卻有52家之多,產業結構很不合理。三是生產裝備水平仍有差距。國內企業濕法造粒單臺爐年產能力多數為1.5萬~2.0萬噸,而國外大多為2.0萬~5.0萬噸。四是產品品種較少。國外橡膠用炭黑品種已發展到40多種,并實現了炭黑品種的高功能化和專用化,而國內炭黑品種只有20種左右,\'綠色輪胎\'所必須的炭黑品種還處于研發階段。五是市場不規范。一些小炭黑企業以粗煤焦油為原料生產低劣質炭黑,以低價傾銷(只有正常價格的1/2甚至更低),造成炭黑整體價格普遍低于國際市場,嚴重影響了炭黑行業的經濟效益。六是炭黑原料油資源過度緊張。2005年7月份以后,煤焦油市場更是一度出現了有價無市的現象,炭黑原料油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炭黑行業發展刻不容緩的難題。
因此,\'十一五\'期間,炭黑行業要執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主動適應國內橡膠工業的發展,以滿足其對炭黑的應用需求。
根據對國內汽車、橡膠工業和周邊市場的需求預測,預計2006年~2010年我國炭黑需求量分別為175萬、190萬、205萬、215萬和225萬噸,總產量將分別達到177萬、194萬、210萬、221萬和235萬噸,生產總能力分別為248萬、256萬、260萬、260萬和260萬噸。
品種方面,應重點發展適合子午胎應用的新工藝品種,如性能穩定的N115、N121、N234、N375、N326、N330、N550、N660炭黑;研發并推廣能夠提高子午胎和汽車用橡膠制品質量的炭黑新品種,主要是低滯后(低滾動阻力)炭黑和高性能輪胎用炭黑。
裝置方面,要在自主開發的基礎上,開發出在單爐能力、空氣預熱溫度、反應爐溫、環保節能、自動控制和包裝設施等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炭黑生產裝置,并進行推廣。
環保方面,實現清潔、安全生產。炭黑企業必須努力開發并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新技術,充分利用炭黑生產過程產生的余熱和可燃尾氣;推廣應用炭黑污水處理和回收利用技術,實現污水的零排放;積極開發等離子體法炭黑生產技術,以及炭黑尾氣脫硫、脫氮技術;所有炭黑企業\'三廢\'排放和廠界噪聲,均應達到所在地區的環保標準;尾氣必須用來燒鍋爐或在焚燒后方可排放;而且主要炭黑生產企業均應通過ISO14000環保體系認證。
節能方面,每噸炭黑的原料油消耗平均值應降低到1.8噸以下,大型企業應降低到1.7噸以下。
另外,炭黑行業還要充分利用油、氣資源,解決好優質炭黑原料油短缺問題。大力發展煤焦油加工產業,如大型炭黑企業可自己建立焦油加工裝置;充分利用天然氣、煤層氣和焦爐煤氣資源,將其用于反應爐燃料,替代部分原料油;進一步研發合理配用粗煤焦油技術;積極開發應用國產催化裂化澄清油。同時,加大科研開發投入,努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鼓勵有條件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實現產學研合作,對前沿性關鍵技術和產品搞好技術攻關和產業化;促進炭黑產品由標準化向優質、高性能、功能化和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炭黑生產技術向高技術化、節能環保化發展;積極參與國際技術交流,及時掌握國外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