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材料是工業的基礎,是技術進步的關鍵,現代新技術的興起甚至以新材料的出現為先導。有關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新材料的市場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新材料作為世界新技術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成為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200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步入高速成長期。首批納米材料國家標準的實施,顯示了我國在新技術領域不輸于對手的實力。同時,放眼行業,為遏制盲目投資,避免資源浪費,政府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鋁工業產業發展政策》等政策的出臺預示著產業發展步入良性軌道……?
首批納米材料國家標準實施?
事件: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的首批納米材料國家標準,《納米材料術語》等七項國家標準于2005年4月1日實施。《納米材料術語》(GB/T19619-2004)等七項納米材料國家標準包括一項術語標準——《納米材料術語》,兩項檢測方法標準——《納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測定X射線小角散射法》、《氣體吸附BET法測定固態物質比表面積》,四項產品標準——《納米鎳粉》、《納米氧化鋅》、《超微細碳酸鈣》和《納米二氧化鈦》。
點評:這是世界上首次以國家標準形式發布的納米高新技術標準。納米材料標準出臺對我國納米產品、產業而言有較大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制高點。誰掌握標準的制定權,誰的技術成為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另外,納米材料標準化對于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有規范作用。目前,由于對于納米材料概念的理解不一,分析測量方法各異,納米材料在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重視的同時,也成為商家市場炒作的噱頭。一些商家玩弄“納米技術戲法”,魚目混珠的“納米”產品一哄而上,讓百姓真假難辨。面對市場上牌號混雜、術語不統一、分析方法各異、分析結果無可比性的混亂局面,通過制定相應的檢測和評判標準,建立統一的概念與方法,從而建立合理的市場準入門檻,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可以起到防止消費欺詐、打擊假冒偽劣、規范納米材料市場秩序的作用。
《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出臺?
事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于2005年7月20日正式對外公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是繼《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之后,第二個由國家發改委起草、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國家級產業發展政策,對未來5-10年中國鋼鐵產業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早在2002年就已開始醞釀,從初稿到最后完成已經反復修改了30多次。該政策是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鋼鐵行業面臨的國內外形勢而制定的,目的是指導鋼鐵產業健康發展。
點評:《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是中國鋼鐵業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新政的出臺,改變了鋼鐵產業現有格局,加速了鋼鐵行業的洗牌。一方面,通過嚴格的行業準入條件等一系列規范約束,將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置于一個相對有序的環境之中,力爭達到鋼鐵業的發展同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相協調,盡可能避免鋼鐵業盲目投資所造成的產能過剩,避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促使中國鋼鐵業的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不僅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鋼鐵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而且對中國從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實現質的變化起到催化作用。具體而言,《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對中國鋼鐵業發展的規范和引導,從國內市市場看,一旦過多的產能釋放不利于鋼材市場的平穩發展,也會對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形成影響;從國際上看,由于中國鋼鐵業目前已經顯示出了較發達國家鋼鐵業比較明顯的競爭潛力,并且這種競爭力仍然在快速增長,所以說,鋼鐵產業政策的出臺將有助于國際社會減緩對中國鋼鐵業的擔憂。
《鋁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出臺?
事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5年9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鋁工業發展專項規劃》、《鋁工業產業發展政策》。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電解鋁行業由于前幾年的盲目建設導致規模低水平擴張,進而造成該行業的整體盈利水平下降,至今我國電解鋁行業的實際虧損面高達80%,整個行業已經徘徊于全面虧損的邊緣。截至2004年底,我國正在運行和具備運行條件的電解鋁企業為119家,其中產量10萬噸以上的鋁廠23家,占全國產量的56.7%。我國電解鋁企業的數量超過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的電解鋁廠數量總和,但企業平均規模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點評:新政策在控制電解鋁出口方面提出了明確方向,其調控主要目標是限制高耗能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支持能耗低、附加值高、符合環保要求的再生鋁合金和深加工產品的發展,行業未來增長點將體現在再生鋁、合金鋁、鋁加工材等深加工產品上。鋁產業新政在限制出口的同時也鼓勵現有鋁企業通過兼并聯合等資產重組的方式,優化資源配置,形成集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和電力于一體的合理產業鏈,發展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所以說,鋁產業政策的出臺及時地保護了優勢企業,遏制了盲目發展,對于產業結構合理、經營效益好的企業來說,利用市場手段對電解鋁行業實施兼并重組,實現低成本擴張,不失為一次絕好的機會。
人民幣升值?
事件: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經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點評:人民幣升值對國內產業來說是喜憂參半。同時人民幣升值對行業影響的傳導路徑和范圍各不相同,總體來說,原材料或部件進口型行業會有所受益,主要包括造紙、鋼鐵、石化、化纖及塑料、服裝等行業。由于這些行業每年均需要進口相關的原材料及部件,因此人民幣升值使得這些行業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外,投資品行業受到一定的資金追捧,主要包括具有資源價值的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同時,國際化定價的行業受到一定的沖擊,包括完全國際化定價的有色金屬、部分國際化定價的石化、鋼鐵等行業,由于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價格影響較大,因此人民幣升值使得它們在以人民幣計價情況下的售價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此外,進口產品替代的行業也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包括工程機械、鋼鐵、家電等。這些行業的產品和國外進口產品競爭較為激烈,而人民幣升值以后導致國外進口產品以人民幣報價下降,從而使得本土產品的競爭力有一定的下降,并進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盈利水平。
新材料是工業的基礎,是技術進步的關鍵,現代新技術的興起甚至以新材料的出現為先導。有關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新材料的市場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新材料作為世界新技術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成為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200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步入高速成長期。首批納米材料國家標準的實施,顯示了我國在新技術領域不輸于對手的實力。同時,放眼行業,為遏制盲目投資,避免資源浪費,政府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鋁工業產業發展政策》等政策的出臺預示著產業發展步入良性軌道……?
首批納米材料國家標準實施?
事件: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的首批納米材料國家標準,《納米材料術語》等七項國家標準于2005年4月1日實施。《納米材料術語》(GB/T19619-2004)等七項納米材料國家標準包括一項術語標準——《納米材料術語》,兩項檢測方法標準——《納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測定X射線小角散射法》、《氣體吸附BET法測定固態物質比表面積》,四項產品標準——《納米鎳粉》、《納米氧化鋅》、《超微細碳酸鈣》和《納米二氧化鈦》。
點評:這是世界上首次以國家標準形式發布的納米高新技術標準。納米材料標準出臺對我國納米產品、產業而言有較大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在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制高點。誰掌握標準的制定權,誰的技術成為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另外,納米材料標準化對于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有規范作用。目前,由于對于納米材料概念的理解不一,分析測量方法各異,納米材料在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重視的同時,也成為商家市場炒作的噱頭。一些商家玩弄“納米技術戲法”,魚目混珠的“納米”產品一哄而上,讓百姓真假難辨。面對市場上牌號混雜、術語不統一、分析方法各異、分析結果無可比性的混亂局面,通過制定相應的檢測和評判標準,建立統一的概念與方法,從而建立合理的市場準入門檻,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可以起到防止消費欺詐、打擊假冒偽劣、規范納米材料市場秩序的作用。
《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出臺?
事件:《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于2005年7月20日正式對外公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是繼《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之后,第二個由國家發改委起草、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國家級產業發展政策,對未來5-10年中國鋼鐵產業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早在2002年就已開始醞釀,從初稿到最后完成已經反復修改了30多次。該政策是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鋼鐵行業面臨的國內外形勢而制定的,目的是指導鋼鐵產業健康發展。
點評:《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是中國鋼鐵業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新政的出臺,改變了鋼鐵產業現有格局,加速了鋼鐵行業的洗牌。一方面,通過嚴格的行業準入條件等一系列規范約束,將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置于一個相對有序的環境之中,力爭達到鋼鐵業的發展同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相協調,盡可能避免鋼鐵業盲目投資所造成的產能過剩,避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促使中國鋼鐵業的發展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不僅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使鋼鐵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而且對中國從鋼鐵大國走向鋼鐵強國實現質的變化起到催化作用。具體而言,《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對中國鋼鐵業發展的規范和引導,從國內市市場看,一旦過多的產能釋放不利于鋼材市場的平穩發展,也會對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形成影響;從國際上看,由于中國鋼鐵業目前已經顯示出了較發達國家鋼鐵業比較明顯的競爭潛力,并且這種競爭力仍然在快速增長,所以說,鋼鐵產業政策的出臺將有助于國際社會減緩對中國鋼鐵業的擔憂。
《鋁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出臺?
事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5年9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鋁工業發展專項規劃》、《鋁工業產業發展政策》。據了解,目前我國的電解鋁行業由于前幾年的盲目建設導致規模低水平擴張,進而造成該行業的整體盈利水平下降,至今我國電解鋁行業的實際虧損面高達80%,整個行業已經徘徊于全面虧損的邊緣。截至2004年底,我國正在運行和具備運行條件的電解鋁企業為119家,其中產量10萬噸以上的鋁廠23家,占全國產量的56.7%。我國電解鋁企業的數量超過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的電解鋁廠數量總和,但企業平均規模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點評:新政策在控制電解鋁出口方面提出了明確方向,其調控主要目標是限制高耗能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支持能耗低、附加值高、符合環保要求的再生鋁合金和深加工產品的發展,行業未來增長點將體現在再生鋁、合金鋁、鋁加工材等深加工產品上。鋁產業新政在限制出口的同時也鼓勵現有鋁企業通過兼并聯合等資產重組的方式,優化資源配置,形成集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和電力于一體的合理產業鏈,發展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所以說,鋁產業政策的出臺及時地保護了優勢企業,遏制了盲目發展,對于產業結構合理、經營效益好的企業來說,利用市場手段對電解鋁行業實施兼并重組,實現低成本擴張,不失為一次絕好的機會。
人民幣升值?
事件: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經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點評:人民幣升值對國內產業來說是喜憂參半。同時人民幣升值對行業影響的傳導路徑和范圍各不相同,總體來說,原材料或部件進口型行業會有所受益,主要包括造紙、鋼鐵、石化、化纖及塑料、服裝等行業。由于這些行業每年均需要進口相關的原材料及部件,因此人民幣升值使得這些行業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外,投資品行業受到一定的資金追捧,主要包括具有資源價值的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同時,國際化定價的行業受到一定的沖擊,包括完全國際化定價的有色金屬、部分國際化定價的石化、鋼鐵等行業,由于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價格影響較大,因此人民幣升值使得它們在以人民幣計價情況下的售價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此外,進口產品替代的行業也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包括工程機械、鋼鐵、家電等。這些行業的產品和國外進口產品競爭較為激烈,而人民幣升值以后導致國外進口產品以人民幣報價下降,從而使得本土產品的競爭力有一定的下降,并進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