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根據最近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來自UConn的研究者們發現一種常用的化療藥物可能被重新用于治療復發性或耐藥性白血病。
癌癥治療的最大問題之一是癌細胞會產生對抗治療的抵抗力。15至20%的兒童和多達三分之二的成人白血病患者會出現復發情況。復發后成年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30%。對于兒童,復發后的五年生存率約為三分之二。當復發后,化學療法無法改善這些患者的預后,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可以更有效地靶向耐藥細胞的療法。
Wnt-β-catenin和PI3K-Akt是兩種不同的細胞信號通路,它們在干細胞調節和腫瘤再生中起關鍵作用。 Wnt-β-catenin和PI3K-Akt途徑的協同激活可驅動細胞自我更新,從而導致癌癥復發。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篩選了數百種藥物,以尋找可能抑制這種相互作用的藥物。他們確定了最常用的化療藥物——阿霉素。雖然該藥物具有劇毒,但研究小組發現,以多次低劑量使用時,它會破壞Wnt-β-catenin和PI3K-Akt途徑的相互作用,同時有可能降低毒性。
此外,作者還開發了一種納米粒子載體,可以用于安全地注射藥物并隨著時間推移起到持續釋放的效果。包裹阿霉素的納米顆粒可將藥物緩慢釋放至骨髓,從而降低耐藥性白血病干細胞中Akt激活的β-catenin的水平,并降低腫瘤細胞活性。在低劑量下,阿霉素能夠刺激免疫系統。
由于其藥物的釋放速度,納米顆粒比純藥物溶液和脂質體阿霉素溶液都更有效。通過使用低劑量但更持續的這種藥物,可有效抑制癌癥干細胞的活性。
研究人員通過將患者的白血病細胞移植到小鼠中并觀察到小劑量的阿霉素破壞這些細胞的能力,證明了其具有殺傷癌細胞的能力。下一步,作者希望進一步驗證目前的方法和納米顆粒,并將其最終轉化為臨床使用。
資訊出處:Nanoparticle for overcoming leukemia treatment resistance
原始出處:John M. Perry et al, Overcoming Wnt–β-catenin dependent anticancer therapy resistance in leukaemia stem cells,Nature Cell Biology(2020). DOI: 10.1038/s41556-020-0507-y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