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為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增材制造技術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增材制造技術“走出去”,在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指導下,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和陜西渭南高新區管委會于5月9日在渭南高新區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聯合主辦了“中國增材制造產業絲路行暨渭南國際增材制造產業合作懇談會”。
在此次大會簽約儀式上,現場成功簽約了“大型炭纖維鋪放3D打印產業化項目”、“鐵均10萬噸鋼結構橋梁研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陶瓷3D打印設備產業化項目”等12個項目,包括原材料生產、設備生產、人體數字化應用等3D打印產業化項目8個,鋼結構橋梁、風機重型塔筒、混凝土臂架泵車、醫藥物流等產業項目4個。
(圖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據媒體報道,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瞿國春在此次會議上指出,全球增材制造產業實現了快速增長,據其統計,2018年全球增材制造產業產值已經達到97.95億美元,“雖然這個量級在整個大的產業鏈中不是特別大的數字,但是它同比增長了33.5%,從三年來看,這個增速達到了24.4%。在經濟發展放慢的情況下其他產業很難實現這么高的增長。”
瞿國春繼續指出,增材制造應用方式也逐步從設計走向了直接制造。增材制造零部件的產值達到了11.8億美元,占比達到了12%,這就意味著過去3D打印只是“玩一玩”,而現在則到了真正的產業化階段。3D打印開始實現大批量的制造,并與航空航天、汽車、醫療等產業緊密聯合,進入了機械制造零部件的階段,據媒體預測,未來的快速增長是可預期的。
但同時,瞿國春也指出,我國增材制造產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如在專業材料、工藝裝備等核心技術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突破,在標準體系、安全法規方面還有待完善,在商業模式、應用領域等方面還有待于拓展。未來增材制造將著力在:提升創新能力、推進行業應用、產業集聚區建設、深化國際合作等四個方面下功夫。
資訊來源:
三秦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渭南高新區網站。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