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有挑戰性的21世紀前二十年,納米技術產業發展的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也是我國實現第三個戰略目標,成為世界先進國家難得的機遇,是關系到我國在未來世界政治經濟競爭格局中,能否處于有利地位的關鍵問題。
美國《科學家》通過對2004年前8個月的SCI論文數據庫的檢索,給出了納米技術高度關鍵領域研究論文最多的20個國家或地區排名,中國 以3621篇論文的成績高居排名榜榜首。其納米技術高度關鍵領域的論文數,比排在第二位的美國高出14%。在排名前6位的國家中,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的論文總數(7894篇)比美國、德國和法國等三個西方國家的論文總數(6587篇)多20%。并且在納米材料制備和合成方法等領域也領先于世界水平。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在納米看見的基礎研究方面,已經接近世界水平,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在世界納米標準制定上搶占一席之地,結果只能重演我國其它一些行業在世界產業化分工中“在下游喝湯”的被動局面。據估計,到2010年,全球納米產業市場將達 15000億美元規模,因此有人說“輸掉了納米,就輸掉了未來”。
美國標準研究院早已展開對納米標準的研究和制訂,目前已取得較大進展;日本則由通產省、文部科學省牽頭,由各行業協會具體負責,制訂納米科研和產業的各項標準;歐盟各國在納米基礎科學的研究上實力雄厚,制訂標準也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宣布成立納米技術標準小組(ANSI-NSP),這是一個負責納米技術領域標準開發的新聯絡組織。ANSI-NSP對所有興趣團體開放。ANSI已呼吁從事納米技術研發或熟悉納米技術的組織和個人考慮加入該組織及其籌劃指導委員會的機會。該組織于2004年9月29到30日在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召開首次工作會議,制定命名法則和術語。
正當一些納米研究大國加緊通過制定納米標準而搶占未來行業市場時,為了避免其它國家的《納米產品及技術標準》搶先問世,并上升為國際標準,屆時中國納米產業界陷入“在別人劃定的圈子中跳舞”的尷尬,2001年我國也最終加入了這場激烈的爭奪戰,開始著手制定自己的第一個《納米產品及技術標準》。這是一個關于納米粉體材料及其相關檢測技術的標準,該標準由中科院納米科技中心和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等單位主持制定,標準將對鑒定納米粉體材料的測量儀器、測量方法作出詳細而統一的規定。由此入手,未來我國將制定出一攬子覆蓋整個納米科研和產業界的普遍標準。
為了在未來高技術產業化方面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我國實施“人才、專利和技術標準”三大戰略。在標準化方面,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批準了“十五”期間重大專項——重要技術標準研究,該專項由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納米產品及技術標準是其中重要一項。經過3年多的艱苦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北京時間2005年2月28日正式發布七項納米標準,并于4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這七項標準包括《氣體吸附BET法測定固態物質比表面積》、《納米鎳粉》、《納米氧化鋅》等兩項檢測方法標準和四項產品標準。這首批七項納米技術標準的批準實施,使我國搶在世界之先發布納米技術和產品標準成為事實,奠定了我國在納米技術和標準方面領跑的地位,避免了“在別人劃定的圈子中跳舞”的尷尬,也同時使中國的技術和產品標準有可能成為世界標準,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是我國納米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國技術標準的一個新的起點。納米產品及技術標準的發布,使我國在納米產業方面掌握了主動,對于實現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作者:任紅軒 馮柏林)
美國《科學家》通過對2004年前8個月的SCI論文數據庫的檢索,給出了納米技術高度關鍵領域研究論文最多的20個國家或地區排名,中國 以3621篇論文的成績高居排名榜榜首。其納米技術高度關鍵領域的論文數,比排在第二位的美國高出14%。在排名前6位的國家中,中國、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的論文總數(7894篇)比美國、德國和法國等三個西方國家的論文總數(6587篇)多20%。并且在納米材料制備和合成方法等領域也領先于世界水平。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在納米看見的基礎研究方面,已經接近世界水平,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在世界納米標準制定上搶占一席之地,結果只能重演我國其它一些行業在世界產業化分工中“在下游喝湯”的被動局面。據估計,到2010年,全球納米產業市場將達 15000億美元規模,因此有人說“輸掉了納米,就輸掉了未來”。
美國標準研究院早已展開對納米標準的研究和制訂,目前已取得較大進展;日本則由通產省、文部科學省牽頭,由各行業協會具體負責,制訂納米科研和產業的各項標準;歐盟各國在納米基礎科學的研究上實力雄厚,制訂標準也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宣布成立納米技術標準小組(ANSI-NSP),這是一個負責納米技術領域標準開發的新聯絡組織。ANSI-NSP對所有興趣團體開放。ANSI已呼吁從事納米技術研發或熟悉納米技術的組織和個人考慮加入該組織及其籌劃指導委員會的機會。該組織于2004年9月29到30日在美國國家標準化組織召開首次工作會議,制定命名法則和術語。
正當一些納米研究大國加緊通過制定納米標準而搶占未來行業市場時,為了避免其它國家的《納米產品及技術標準》搶先問世,并上升為國際標準,屆時中國納米產業界陷入“在別人劃定的圈子中跳舞”的尷尬,2001年我國也最終加入了這場激烈的爭奪戰,開始著手制定自己的第一個《納米產品及技術標準》。這是一個關于納米粉體材料及其相關檢測技術的標準,該標準由中科院納米科技中心和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等單位主持制定,標準將對鑒定納米粉體材料的測量儀器、測量方法作出詳細而統一的規定。由此入手,未來我國將制定出一攬子覆蓋整個納米科研和產業界的普遍標準。
為了在未來高技術產業化方面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我國實施“人才、專利和技術標準”三大戰略。在標準化方面,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批準了“十五”期間重大專項——重要技術標準研究,該專項由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納米產品及技術標準是其中重要一項。經過3年多的艱苦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北京時間2005年2月28日正式發布七項納米標準,并于4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這七項標準包括《氣體吸附BET法測定固態物質比表面積》、《納米鎳粉》、《納米氧化鋅》等兩項檢測方法標準和四項產品標準。這首批七項納米技術標準的批準實施,使我國搶在世界之先發布納米技術和產品標準成為事實,奠定了我國在納米技術和標準方面領跑的地位,避免了“在別人劃定的圈子中跳舞”的尷尬,也同時使中國的技術和產品標準有可能成為世界標準,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是我國納米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國技術標準的一個新的起點。納米產品及技術標準的發布,使我國在納米產業方面掌握了主動,對于實現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作者:任紅軒 馮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