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及專家:
《顆粒標準體系框架(草案)》已由SAC/TC168顆粒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擬定完成,現向各有關單位和專家征求意見。
通過廣泛征求意見,我們擬定在今年分技術委員會年會上最終確定《顆粒標準體系框架》,它將指導顆粒標準化未來5-10年的主要工作。在確定《顆粒標準體系框架》的基礎上,秘書處將推進相應工作組的建立。
請各有關單位和專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對《顆粒標準體系框架(草案)》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如需要進一步的解釋,請與我們聯系。
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3年8月31日。
顆粒標準體系框架(草案)
顆粒是一門跨學科、多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學問,由大量的基礎科學和許多相關的應用技術組成。顆粒涉及顆粒的測量和表征,顆粒的形成與團聚,顆粒與氣、液的分離,固體顆粒的輸送,流態(tài)化,破碎,團球,生物顆粒和氣溶膠等諸多科學與技術問題。自然界中多數固體都是以顆粒形態(tài)存在,如土壤、沙子、灰塵、肥料。人們的食物通常也是顆粒物,如大米、小麥、大豆、食鹽、蔗糖。人工制品,諸如煤粉、催化劑、水泥、肥料、顏料、藥品和炸藥,大部分都呈粉末狀態(tài)。這些物質雖然由于其組成、結構等不同,有其固有的特性,但很多與顆粒的共性相關的基本現象,包括制備、性能、結構、形貌等,在深入科研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標準不但對環(huán)保、國防和人類健康非常重要,且對化工、冶金、能源和輕工業(yè)也同樣提供科學技術基礎。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目前人們不僅關心顆粒粒度,還更加注重顆粒的其他性能,如物理性能、包括形貌特征、流動性、比表面積、光、電、磁和熱性能;化學性能、如催化性能、反應活性和生物性能等。由于顆粒的復雜性,對顆粒的表征也非常困難,很多學者為此付出了長期艱苦的工作。把取得共識的科研成果加以規(guī)范,形成標準,就是把顆粒相關性能特征全部按照統(tǒng)一標準測試出來,全面表征該顆粒的特性則顯得十分有意義。因此,建立顆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把顆粒這些性能及其測試方法標準化將有助于我國顆粒的發(fā)展,也會為當前國民經濟發(fā)展的相關產業(yè),如化工、冶金、能源、醫(yī)藥、輕工業(yè)、農業(yè)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全國顆粒表征與分檢及篩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68)顆粒分技術委員會負責制修訂國家標準的領域為:在顆粒專業(yè)包括固體、液體和氣溶膠領域內,負責制修訂國家標準,其領域包括:顆粒表征、顆粒分級、顆粒檢測與測定,顆粒基本形態(tài)、顆粒特性。特別應結合我國工農業(yè)發(fā)展中的關鍵問題,加快本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為國家標準的步伐,提升我國在這些行業(yè)的競爭力。
本標準框架依據GB/T 13016-2009《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考慮顆粒共性基礎上編制而成。由于顆粒涉及面非常廣,框架內涉及到的有些內容需要多方合作完成。
注:顆粒包括固體、液體、生物顆粒和氣溶膠
顆粒分級包括:根據顆粒的差異對顆粒進行分級,包括粒度、物理特性、化學特性等;
顆粒制備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機械等的方法、技術和設備;
顆粒加工包括:造粒、粉碎、成型、燒結、分級、干燥、改性、混合、輸送、料倉等的方法、技術和設備;
《顆粒標準體系框架(草案)》已由SAC/TC168顆粒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擬定完成,現向各有關單位和專家征求意見。
通過廣泛征求意見,我們擬定在今年分技術委員會年會上最終確定《顆粒標準體系框架》,它將指導顆粒標準化未來5-10年的主要工作。在確定《顆粒標準體系框架》的基礎上,秘書處將推進相應工作組的建立。
請各有關單位和專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對《顆粒標準體系框架(草案)》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如需要進一步的解釋,請與我們聯系。
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3年8月31日。
SAC/TC168顆粒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2013年6月6日
顆粒是一門跨學科、多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學問,由大量的基礎科學和許多相關的應用技術組成。顆粒涉及顆粒的測量和表征,顆粒的形成與團聚,顆粒與氣、液的分離,固體顆粒的輸送,流態(tài)化,破碎,團球,生物顆粒和氣溶膠等諸多科學與技術問題。自然界中多數固體都是以顆粒形態(tài)存在,如土壤、沙子、灰塵、肥料。人們的食物通常也是顆粒物,如大米、小麥、大豆、食鹽、蔗糖。人工制品,諸如煤粉、催化劑、水泥、肥料、顏料、藥品和炸藥,大部分都呈粉末狀態(tài)。這些物質雖然由于其組成、結構等不同,有其固有的特性,但很多與顆粒的共性相關的基本現象,包括制備、性能、結構、形貌等,在深入科研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標準不但對環(huán)保、國防和人類健康非常重要,且對化工、冶金、能源和輕工業(yè)也同樣提供科學技術基礎。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目前人們不僅關心顆粒粒度,還更加注重顆粒的其他性能,如物理性能、包括形貌特征、流動性、比表面積、光、電、磁和熱性能;化學性能、如催化性能、反應活性和生物性能等。由于顆粒的復雜性,對顆粒的表征也非常困難,很多學者為此付出了長期艱苦的工作。把取得共識的科研成果加以規(guī)范,形成標準,就是把顆粒相關性能特征全部按照統(tǒng)一標準測試出來,全面表征該顆粒的特性則顯得十分有意義。因此,建立顆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把顆粒這些性能及其測試方法標準化將有助于我國顆粒的發(fā)展,也會為當前國民經濟發(fā)展的相關產業(yè),如化工、冶金、能源、醫(yī)藥、輕工業(yè)、農業(yè)等打下良好的基礎。
全國顆粒表征與分檢及篩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68)顆粒分技術委員會負責制修訂國家標準的領域為:在顆粒專業(yè)包括固體、液體和氣溶膠領域內,負責制修訂國家標準,其領域包括:顆粒表征、顆粒分級、顆粒檢測與測定,顆粒基本形態(tài)、顆粒特性。特別應結合我國工農業(yè)發(fā)展中的關鍵問題,加快本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為國家標準的步伐,提升我國在這些行業(yè)的競爭力。
本標準框架依據GB/T 13016-2009《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考慮顆粒共性基礎上編制而成。由于顆粒涉及面非常廣,框架內涉及到的有些內容需要多方合作完成。

注:顆粒包括固體、液體、生物顆粒和氣溶膠
顆粒分級包括:根據顆粒的差異對顆粒進行分級,包括粒度、物理特性、化學特性等;
顆粒制備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機械等的方法、技術和設備;
顆粒加工包括:造粒、粉碎、成型、燒結、分級、干燥、改性、混合、輸送、料倉等的方法、技術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