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來,碳纖維是新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備受關注。美國開發出一種新的納米纖維,同時具備堅韌和牢固的特性,為新材料行業的發展再添動力。我國的碳纖維技術也逐漸提升,據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十年將會高度發展,前景可觀。
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工程團隊近日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納米纖維,同時具備堅韌和牢固的特性,這為新材料行業的發展再添動力。自重極輕而硬度極高的碳纖維是新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面對西方的封鎖,我國碳纖維技術也已實現突破,發展前景廣闊;建議投資者關注A股中生產新納米纖維和碳纖維的上市公司,如深圳惠程、方大碳素、中鋼吉炭等。
新材料行業發展再添動力
據報道,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工程團隊剛剛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納米纖維,其同時具備了堅韌和牢固的特性。
材料的強度,取決于其可以承載的負重;而韌性,則取決于破壞該材料需要多大的力量。此前的人們認為,這兩種屬性不可兼得,但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團隊證明了這一理論是錯誤的。他們發現,如果把納米纖維做得前所未有的薄,那么材料將不僅更牢固,其韌性也會更好。
該團隊利用一種被稱之為“電紡”的技術(高電壓合成丙烯酸的高分子聚合物),開發出了細小的聚丙烯腈納米纖維(polyacrilonitrile nanofiber),最后通過一個小噴嘴噴射出液體。如此這般,該納米纖維的長度就變得“可持續”了。
團隊領頭人Dzenis稱,這種新的納米纖維可轉化并用于任何復合材料制品,諸如防彈衣、飛機、橋梁和自行車均可受益于這種新材料。“如果結構材料變得更強硬,那么產品就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做得更加輕薄”。
西方封鎖 中國碳纖維率先突圍
自重更輕而硬度更高,是人們一直不懈追求的方向。針對這種需求,碳纖維的開發應用已經成為國際上新材料領域令人矚目的研究熱點。碳纖維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
中國用聚丙烯腈為原料生產碳纖維的研究始于1962年,起步可謂不晚,但長期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由于碳纖維在航空航天等國防工業中有重要用途,西方國家將其視為軍用物資,對中國“禁運”,更不轉讓生產技術。
而去年9月,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發出一輛碳纖維外殼的小汽車。這輛車拋棄了傳統的鋼結構,大量采用彈纖維材料制成,比普通鋼材的汽車重量能減少60%。在同樣用油的情況下,這輛車每小時可以多開50公里。同時,車殼非常堅固,用力敲擊車蓋后會迅猛反彈,表面絲毫未損。盡管有西方技術封鎖,但我國碳纖維還是成功實現突圍。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十年中國碳纖維材料將高度發展。碳纖維具有出色的力學性能和化學穩定性,是目前已大量生產的高性能纖維中具有最高的比強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纖維。此外,碳纖維還兼有其他多種優良性能,如低密度、耐高溫、耐腐蝕、耐摩擦、抗疲勞、震動衰減性高、電及熱導性高、熱膨脹系數低、X光穿透性高,非磁體但有電磁屏蔽性等,多作為增強材料加入到樹脂、金屬、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構成復合材料。這些特性已經預示了碳纖維的廣闊應用前景。
納米纖維的問世令新材料再現新突破,我國碳纖維技術成功突圍之后也具備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工程團隊近日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納米纖維,同時具備堅韌和牢固的特性,這為新材料行業的發展再添動力。自重極輕而硬度極高的碳纖維是新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面對西方的封鎖,我國碳纖維技術也已實現突破,發展前景廣闊;建議投資者關注A股中生產新納米纖維和碳纖維的上市公司,如深圳惠程、方大碳素、中鋼吉炭等。
新材料行業發展再添動力
據報道,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工程團隊剛剛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納米纖維,其同時具備了堅韌和牢固的特性。
材料的強度,取決于其可以承載的負重;而韌性,則取決于破壞該材料需要多大的力量。此前的人們認為,這兩種屬性不可兼得,但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團隊證明了這一理論是錯誤的。他們發現,如果把納米纖維做得前所未有的薄,那么材料將不僅更牢固,其韌性也會更好。
該團隊利用一種被稱之為“電紡”的技術(高電壓合成丙烯酸的高分子聚合物),開發出了細小的聚丙烯腈納米纖維(polyacrilonitrile nanofiber),最后通過一個小噴嘴噴射出液體。如此這般,該納米纖維的長度就變得“可持續”了。
團隊領頭人Dzenis稱,這種新的納米纖維可轉化并用于任何復合材料制品,諸如防彈衣、飛機、橋梁和自行車均可受益于這種新材料。“如果結構材料變得更強硬,那么產品就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做得更加輕薄”。
西方封鎖 中國碳纖維率先突圍
自重更輕而硬度更高,是人們一直不懈追求的方向。針對這種需求,碳纖維的開發應用已經成為國際上新材料領域令人矚目的研究熱點。碳纖維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
中國用聚丙烯腈為原料生產碳纖維的研究始于1962年,起步可謂不晚,但長期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由于碳纖維在航空航天等國防工業中有重要用途,西方國家將其視為軍用物資,對中國“禁運”,更不轉讓生產技術。
而去年9月,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發出一輛碳纖維外殼的小汽車。這輛車拋棄了傳統的鋼結構,大量采用彈纖維材料制成,比普通鋼材的汽車重量能減少60%。在同樣用油的情況下,這輛車每小時可以多開50公里。同時,車殼非常堅固,用力敲擊車蓋后會迅猛反彈,表面絲毫未損。盡管有西方技術封鎖,但我國碳纖維還是成功實現突圍。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十年中國碳纖維材料將高度發展。碳纖維具有出色的力學性能和化學穩定性,是目前已大量生產的高性能纖維中具有最高的比強度和最高的比模量的纖維。此外,碳纖維還兼有其他多種優良性能,如低密度、耐高溫、耐腐蝕、耐摩擦、抗疲勞、震動衰減性高、電及熱導性高、熱膨脹系數低、X光穿透性高,非磁體但有電磁屏蔽性等,多作為增強材料加入到樹脂、金屬、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構成復合材料。這些特性已經預示了碳纖維的廣闊應用前景。
納米纖維的問世令新材料再現新突破,我國碳纖維技術成功突圍之后也具備著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