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境保護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社會輿論非常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做好礦山的環保工作,讓行業得以持續健康的發展,成為當今面臨的重要課題和挑戰。在近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的“2013有色金屬礦山環保高層論壇”上,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對礦山環保的促進與提高成為業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去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提上了新的日程,今年又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這么一個響亮的口號。從我們有色金屬行業看,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管環境也好,資源也好,都成為一個制約我們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在建設綠色礦山這方面,雖然這幾年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很需要這方面的新技術、新設備。”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康義在論壇上表示。他同時指出,我們國家搞礦山復墾已有十幾年的歷史,技術上也有了很大進步,但從復雜難處理低品位共伴生礦和尾礦中提取有價元素的綜合利用水平還有待提高,還有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仍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推廣。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環保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周連碧告訴記者,金屬礦山開發主要對環境的影響一個是生態和廢石堆場,另外就是礦山水系的污染,第三個就是細顆粒的粉塵,所以在這方面特別需要一些新的處理技術。
周連碧介紹,有色金屬礦山廢石年產生量高達1.06億噸,平均1噸有色金屬產品要排出幾百噸、上千噸的廢石,歷年堆存量已達數十億噸,占地約500km2。我國針對有色金屬礦山開發中產生的廢棄物堆場環境與生態問題,開發了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庫無土復墾技術和有土農業種植技術,酸性廢石堆場和赤泥堆場兩類污染型堆場的復墾技術。但是我國不少礦山尾礦庫建在山區,土源缺少,特別是南方不少礦山已無土可取,不少礦山需要購置耕地解決尾礦庫覆土土源問題。因此,針對國內礦山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開發無土復墾技術,將是亟待解決的新型課題。
“目前很多人認為,金礦貧液綜合治理系統與人體的腎臟作用是非常相似的,都認為貧液循環利用不影響氰化浸出率和金的回收率,貧液可以不處理,這種觀點是目前國內黃金企業最大的誤區。”長春黃金研究院環境保護所所長李哲浩告訴本報記者。據李哲浩預測,未來黃金工業在廢水處理上或將實現從單一技術轉移到多種行業技術有機銜接的集成化技術,從污染物末段治理逐漸轉移到污染物過程控制,最終實現從源頭治理污染物為目的先進的采選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標準處處長馮波等專家近日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舉辦的第六屆中國環境產業大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污染排放物有3000多種,但納入控制范圍的只有100多種,未來將逐步擴大污染排放物監測和控制的范圍,提高污染治理的標準。他提出,環保行業是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產業。技術問題是關鍵,應加強先導技術的投資。先導技術是根據未來國家環保目標的要求,預先研發的遠高于現行排放標準要求的治污技術。
十二五時期是企業與自然和諧的發展階段,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我們礦山領域研發出更多的前沿技術。如果我們從深入開采、綠色開采、智能開采最終實現坐在辦公室開采,這將是我們采礦人的最高追求和理想。
“去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提上了新的日程,今年又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這么一個響亮的口號。從我們有色金屬行業看,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管環境也好,資源也好,都成為一個制約我們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在建設綠色礦山這方面,雖然這幾年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很需要這方面的新技術、新設備。”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長康義在論壇上表示。他同時指出,我們國家搞礦山復墾已有十幾年的歷史,技術上也有了很大進步,但從復雜難處理低品位共伴生礦和尾礦中提取有價元素的綜合利用水平還有待提高,還有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仍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推廣。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環保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周連碧告訴記者,金屬礦山開發主要對環境的影響一個是生態和廢石堆場,另外就是礦山水系的污染,第三個就是細顆粒的粉塵,所以在這方面特別需要一些新的處理技術。
周連碧介紹,有色金屬礦山廢石年產生量高達1.06億噸,平均1噸有色金屬產品要排出幾百噸、上千噸的廢石,歷年堆存量已達數十億噸,占地約500km2。我國針對有色金屬礦山開發中產生的廢棄物堆場環境與生態問題,開發了有色金屬礦山尾礦庫無土復墾技術和有土農業種植技術,酸性廢石堆場和赤泥堆場兩類污染型堆場的復墾技術。但是我國不少礦山尾礦庫建在山區,土源缺少,特別是南方不少礦山已無土可取,不少礦山需要購置耕地解決尾礦庫覆土土源問題。因此,針對國內礦山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開發無土復墾技術,將是亟待解決的新型課題。
“目前很多人認為,金礦貧液綜合治理系統與人體的腎臟作用是非常相似的,都認為貧液循環利用不影響氰化浸出率和金的回收率,貧液可以不處理,這種觀點是目前國內黃金企業最大的誤區。”長春黃金研究院環境保護所所長李哲浩告訴本報記者。據李哲浩預測,未來黃金工業在廢水處理上或將實現從單一技術轉移到多種行業技術有機銜接的集成化技術,從污染物末段治理逐漸轉移到污染物過程控制,最終實現從源頭治理污染物為目的先進的采選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標準處處長馮波等專家近日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舉辦的第六屆中國環境產業大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污染排放物有3000多種,但納入控制范圍的只有100多種,未來將逐步擴大污染排放物監測和控制的范圍,提高污染治理的標準。他提出,環保行業是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產業。技術問題是關鍵,應加強先導技術的投資。先導技術是根據未來國家環保目標的要求,預先研發的遠高于現行排放標準要求的治污技術。
十二五時期是企業與自然和諧的發展階段,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我們礦山領域研發出更多的前沿技術。如果我們從深入開采、綠色開采、智能開采最終實現坐在辦公室開采,這將是我們采礦人的最高追求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