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消息:臺灣地區工研院近日宣布,它已經運用納米技術成功制造出一種低成本、能夠抗紫外線并具有遠紅外線輻射功能的尼龍材料。
目前,臺灣中石化公司已在苗栗投入納米尼龍纖維試量產工廠的建造,預計月底即可完工,設計能力為每天生產1噸納米尼龍纖維。
臺灣工研院化工所應用化學組組長陳哲陽透露,工研院把納米尺寸的尼龍粒與黏土粒混合,制成納米尼龍纖維。經機能和染色測試,納米尼龍纖維加工方便,未來可用于制作外套、休閑衣料、內衣褲和絲襪等產品。與市場銷售的遠紅外線尼龍織物相比,納米尼龍織物散發的遠紅外線輻射更強。用相同的鹵素燈照射10分鐘,納米尼龍織物的表面溫度比遠紅外線尼龍織物的表面溫度高0.5度。
遠紅外線尼龍產品據認為可以散發有助于血液活絡的生育光線,但它利用傳統纖維陶瓷技術生產,產品優良率低,加工困難,制造成本高。
目前,臺灣中石化公司已在苗栗投入納米尼龍纖維試量產工廠的建造,預計月底即可完工,設計能力為每天生產1噸納米尼龍纖維。
臺灣工研院化工所應用化學組組長陳哲陽透露,工研院把納米尺寸的尼龍粒與黏土粒混合,制成納米尼龍纖維。經機能和染色測試,納米尼龍纖維加工方便,未來可用于制作外套、休閑衣料、內衣褲和絲襪等產品。與市場銷售的遠紅外線尼龍織物相比,納米尼龍織物散發的遠紅外線輻射更強。用相同的鹵素燈照射10分鐘,納米尼龍織物的表面溫度比遠紅外線尼龍織物的表面溫度高0.5度。
遠紅外線尼龍產品據認為可以散發有助于血液活絡的生育光線,但它利用傳統纖維陶瓷技術生產,產品優良率低,加工困難,制造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