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塊沒有硝煙的戰場,爭奪之物“螢石”曾被人詬病為“白菜價”。
但在國家政策和螢石資源的預期下,螢石價格逐步攀升,開始引發諸多上市公司對螢石礦的瘋狂爭奪。
9月15日,永太科技(002326.SZ)發布公告:公司以自有資金9800萬元收購海南鑫輝礦業有限公司(下稱鑫輝礦業)70%的股權。
自今年下半年以來,這已是第三家上市公司收購螢石礦,但其間價格泡沫也油然而生。
瘋狂的溢價
永太科技公告顯示,鑫輝礦業注冊地在海南省瓊中縣,注冊資本3500萬元。該礦業僅有兩名股東,分別是出資2800萬元占比80%的胡毓前和出資700萬元占比20%的胡毓廣。
此次永太科技收購的就是胡毓前持有的70%股權,成交價格9800萬,較凈資產增值4.46倍。鑫輝礦業擁有礦石儲量為140.39萬噸,氟化鈣資源儲量為59.23萬噸。選礦廠建設規模10萬噸/年,原礦平均品位為45.41%,年產精礦3.5萬噸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鑫輝礦業一直處于建設期,去年年底才取得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頒發的《采礦許可證》,而且去年和今年以來一直處于虧損階段。
永太科技并不是第一家出高價收購螢石的上市公司。
9月14日,天業通聯(002459.SZ)公告:公司以自有資金通過收購敖漢銀億礦業有限公司(下稱銀億礦業)現股東部分股權并增資銀億礦業的方式,取得增資后銀億礦業75%的股權,總出資額為人民幣1.35億元。
上海眾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顯示,以5月31日為基準日,銀億礦業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為6519萬元,評估增值高達18.32倍。
公告顯示,銀億礦業核心資產包括螢石原礦、一座日處理能力300噸的螢石加工廠及一套年生產能力1萬噸的氫氟酸生產裝置。銀億礦業擁有白杖子螢石礦,該礦目前探明礦石儲量為46.05萬噸,平均品位為58.31%,現有生產規模每年1.5萬噸。
公告承諾銀億礦業2011年稅后利潤金額不低于2000萬元。但2009年和2010年,銀億礦業分別虧損258.16萬元和306.07萬元,今年1月至5月凈利潤為382.15萬元。截至5月底,銀億礦業凈資產為-376.4萬元。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天業通聯上半年貨幣資金僅為4.2億元,1.35億元收購資金占比達30%以上,“這種高溢價收購風險太大,銀億礦業連虧兩年,今年氟化工景氣度那么好,也沒有見它賺多少錢。誰能保證銀億礦業今年能實現2000萬凈利潤。”
和天業通聯、永太科技一樣,多氟多(002407.SZ)8月4日公告:以2400萬元收購敖漢旗景昌螢石有限公司(下稱景昌公司)40%股權。
公告顯示,景昌公司位于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目前擁有大甸子螢石礦,現有四個礦區,螢石原礦品位在45%以上,儲量在110萬噸以上,年生產規模1.5萬噸。
高溢價背后
為何一夕之間會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高價收購螢石礦?
永太科技證券辦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收購目的主要是通過對上游螢石礦的整合來保證公司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公司屬于氟精細化工行業,螢石是氟化工主要原料,現在螢石價格上漲厲害,早點收購上游礦產對企業來說不是壞事。”
由于螢石儲采比下降,歐美等主要螢石消費國家和地區螢石資源枯竭,螢石價格自去年初開始一路攀升。記者從中國螢石專業委員會獲得的數據顯示,2009年10月,螢石粉塊礦出廠價為每噸1000元左右,截至今年8月底,該出廠價已攀升到2900元至3000元之間,近兩年漲幅幾乎達到2倍。
“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下游的氟化工企業都開始向上游收購礦產。”銀河證券研究員胡昂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這三家收購螢石礦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天業通聯,多氟多和永太科技都屬于氟化工行業。
然而收購螢石礦能給氟化工上市公司帶來多大利好呢?
“雖然都在喊螢石資源多么寶貴,但是在整個氟化工產業鏈上,上游并非價值重心。”上述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雖然上市公司整合螢石資源為利好,但單靠涉足螢石礦,而無下游氟化工產品的品質提高未必能獲得長久的利益。
“螢石的漲價隨著氟化工產業鏈延伸而稀釋,終端產品的漲幅比螢石的漲幅要大得多。”
中國化工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氟化鹽價格上漲幅度大于上游原材料上漲幅度,目前價格已達1萬元/噸左右。受此影響,氟化鹽行業龍頭企業多氟多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3.29%上升為今年上半年的26.51%。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氟化工產業鏈最上游的螢石,價格目前維持在3000元以下;而到了無水氫氟酸價格就轉化成數千元一噸;產業鏈中游的R22噸價在萬元左右,制冷劑噸價在數萬元;位于產業鏈下游的含氟樹脂(PTFE、PVDF)、氟橡膠的價格在十多萬元一噸;含氟中間體產品的價格更是達到了百萬元級一噸,而一些含氟精細化學品的價格甚至在數千萬元一噸。
可見,氟化工產業的價值重心在中下游。
胡昂告訴記者,在氟化工產業鏈中,我國占優勢的是靠近原材料的低端產品。“價值較高的高端氟精細化工產品非常少,關鍵技術、裝置、生產控制也全面落后,企業競爭力與國際氟化工企業相差甚遠。”
上述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收購上游礦產僅是穩定原材料來源,真正的盈利與發展還是需下游創新與提升。
另外,收購螢石礦的上市公司,還將受到開采量政策的限制。
自2010年起,國家對螢石礦實施總量開采管理。2011年螢石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1050萬噸(礦石量),較2010年下滑了4.5%。
上述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總量限制會逐年下降,“鑫輝礦業10萬噸的建設規模幾乎不可能,這等于是占到了每年總量的1%,國家不可能給一家企業批那么大的開采規模”。
對此,上述永太科技證券辦人士告訴記者,公告里披露的資源儲量預估值可能會與實際開采量存在差異。
投機螢石?
如果說氟化工企業是為了整合產業鏈而收購螢石礦,那用高達18倍溢價收購螢石的天業通聯,其主業卻為設備制造,與氟化工毫無關系。
天業通聯證券事務代表胡靜告訴記者,如此大手筆的投資是董事長親自考察過的,“我們認為氟化工產業現在面臨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機遇,在上游收礦可以給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事實上,螢石是類稀土資源,我國從1999年開始將螢石作為戰略性資源進行保護,2000年開始對螢石實行出口配額許可制度,并一直延續至今。
而剛剛在海南參加完第四屆“螢石-氟化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的一位化工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目前國家對螢石資源整合的大體框架已定,明年將實質性推進螢石資源整合。
而像天業通聯此類的不少資金正是瞄準了這個投資機會。
上述基金經理認為,氟化工上游原料供應緊缺將推動價格上漲,對于螢石礦的爭奪將越發激烈。等待明年資源整合的時候,此類公司就可轉手賣個好價錢
但在國家政策和螢石資源的預期下,螢石價格逐步攀升,開始引發諸多上市公司對螢石礦的瘋狂爭奪。
9月15日,永太科技(002326.SZ)發布公告:公司以自有資金9800萬元收購海南鑫輝礦業有限公司(下稱鑫輝礦業)70%的股權。
自今年下半年以來,這已是第三家上市公司收購螢石礦,但其間價格泡沫也油然而生。
瘋狂的溢價
永太科技公告顯示,鑫輝礦業注冊地在海南省瓊中縣,注冊資本3500萬元。該礦業僅有兩名股東,分別是出資2800萬元占比80%的胡毓前和出資700萬元占比20%的胡毓廣。
此次永太科技收購的就是胡毓前持有的70%股權,成交價格9800萬,較凈資產增值4.46倍。鑫輝礦業擁有礦石儲量為140.39萬噸,氟化鈣資源儲量為59.23萬噸。選礦廠建設規模10萬噸/年,原礦平均品位為45.41%,年產精礦3.5萬噸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鑫輝礦業一直處于建設期,去年年底才取得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頒發的《采礦許可證》,而且去年和今年以來一直處于虧損階段。
永太科技并不是第一家出高價收購螢石的上市公司。
9月14日,天業通聯(002459.SZ)公告:公司以自有資金通過收購敖漢銀億礦業有限公司(下稱銀億礦業)現股東部分股權并增資銀億礦業的方式,取得增資后銀億礦業75%的股權,總出資額為人民幣1.35億元。
上海眾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顯示,以5月31日為基準日,銀億礦業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值為6519萬元,評估增值高達18.32倍。
公告顯示,銀億礦業核心資產包括螢石原礦、一座日處理能力300噸的螢石加工廠及一套年生產能力1萬噸的氫氟酸生產裝置。銀億礦業擁有白杖子螢石礦,該礦目前探明礦石儲量為46.05萬噸,平均品位為58.31%,現有生產規模每年1.5萬噸。
公告承諾銀億礦業2011年稅后利潤金額不低于2000萬元。但2009年和2010年,銀億礦業分別虧損258.16萬元和306.07萬元,今年1月至5月凈利潤為382.15萬元。截至5月底,銀億礦業凈資產為-376.4萬元。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天業通聯上半年貨幣資金僅為4.2億元,1.35億元收購資金占比達30%以上,“這種高溢價收購風險太大,銀億礦業連虧兩年,今年氟化工景氣度那么好,也沒有見它賺多少錢。誰能保證銀億礦業今年能實現2000萬凈利潤。”
和天業通聯、永太科技一樣,多氟多(002407.SZ)8月4日公告:以2400萬元收購敖漢旗景昌螢石有限公司(下稱景昌公司)40%股權。
公告顯示,景昌公司位于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目前擁有大甸子螢石礦,現有四個礦區,螢石原礦品位在45%以上,儲量在110萬噸以上,年生產規模1.5萬噸。
高溢價背后
為何一夕之間會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高價收購螢石礦?
永太科技證券辦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收購目的主要是通過對上游螢石礦的整合來保證公司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公司屬于氟精細化工行業,螢石是氟化工主要原料,現在螢石價格上漲厲害,早點收購上游礦產對企業來說不是壞事。”
由于螢石儲采比下降,歐美等主要螢石消費國家和地區螢石資源枯竭,螢石價格自去年初開始一路攀升。記者從中國螢石專業委員會獲得的數據顯示,2009年10月,螢石粉塊礦出廠價為每噸1000元左右,截至今年8月底,該出廠價已攀升到2900元至3000元之間,近兩年漲幅幾乎達到2倍。
“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下游的氟化工企業都開始向上游收購礦產。”銀河證券研究員胡昂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這三家收購螢石礦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天業通聯,多氟多和永太科技都屬于氟化工行業。
然而收購螢石礦能給氟化工上市公司帶來多大利好呢?
“雖然都在喊螢石資源多么寶貴,但是在整個氟化工產業鏈上,上游并非價值重心。”上述基金經理告訴記者。
雖然上市公司整合螢石資源為利好,但單靠涉足螢石礦,而無下游氟化工產品的品質提高未必能獲得長久的利益。
“螢石的漲價隨著氟化工產業鏈延伸而稀釋,終端產品的漲幅比螢石的漲幅要大得多。”
中國化工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氟化鹽價格上漲幅度大于上游原材料上漲幅度,目前價格已達1萬元/噸左右。受此影響,氟化鹽行業龍頭企業多氟多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3.29%上升為今年上半年的26.51%。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氟化工產業鏈最上游的螢石,價格目前維持在3000元以下;而到了無水氫氟酸價格就轉化成數千元一噸;產業鏈中游的R22噸價在萬元左右,制冷劑噸價在數萬元;位于產業鏈下游的含氟樹脂(PTFE、PVDF)、氟橡膠的價格在十多萬元一噸;含氟中間體產品的價格更是達到了百萬元級一噸,而一些含氟精細化學品的價格甚至在數千萬元一噸。
可見,氟化工產業的價值重心在中下游。
胡昂告訴記者,在氟化工產業鏈中,我國占優勢的是靠近原材料的低端產品。“價值較高的高端氟精細化工產品非常少,關鍵技術、裝置、生產控制也全面落后,企業競爭力與國際氟化工企業相差甚遠。”
上述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收購上游礦產僅是穩定原材料來源,真正的盈利與發展還是需下游創新與提升。
另外,收購螢石礦的上市公司,還將受到開采量政策的限制。
自2010年起,國家對螢石礦實施總量開采管理。2011年螢石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1050萬噸(礦石量),較2010年下滑了4.5%。
上述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總量限制會逐年下降,“鑫輝礦業10萬噸的建設規模幾乎不可能,這等于是占到了每年總量的1%,國家不可能給一家企業批那么大的開采規模”。
對此,上述永太科技證券辦人士告訴記者,公告里披露的資源儲量預估值可能會與實際開采量存在差異。
投機螢石?
如果說氟化工企業是為了整合產業鏈而收購螢石礦,那用高達18倍溢價收購螢石的天業通聯,其主業卻為設備制造,與氟化工毫無關系。
天業通聯證券事務代表胡靜告訴記者,如此大手筆的投資是董事長親自考察過的,“我們認為氟化工產業現在面臨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機遇,在上游收礦可以給公司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事實上,螢石是類稀土資源,我國從1999年開始將螢石作為戰略性資源進行保護,2000年開始對螢石實行出口配額許可制度,并一直延續至今。
而剛剛在海南參加完第四屆“螢石-氟化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的一位化工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目前國家對螢石資源整合的大體框架已定,明年將實質性推進螢石資源整合。
而像天業通聯此類的不少資金正是瞄準了這個投資機會。
上述基金經理認為,氟化工上游原料供應緊缺將推動價格上漲,對于螢石礦的爭奪將越發激烈。等待明年資源整合的時候,此類公司就可轉手賣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