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屬材料技術亟待提高
“國外企業從我們手中將鎢粉買回去,再加工成硬質合金賣給我們,產值將增加幾百倍。以前國內做鎢的公司主要都是依靠賣原料賺錢,現在都在加大深加工環節的投入。”章源鎢業一位高層日前稱。
純粹賣原料賺錢在稀有金屬行業越來越少。包括章源鎢業、廈門鎢業等在內的稀有金屬上市公司都在大力投資深加工產業。
稀有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權威人士向本報透露,“十二五”期間,國家計劃大力發展稀有金屬材料產業,具體而言,將依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貴研鉑業,加快在陜西西安、云南昆明建設稀有金屬材料綜合產業基地;依托廈門鎢業、五礦集團在福建廈門、湖南株洲建設硬質合金材料基地;依托金鉬股份、寧夏東方鉭業、國核寶鈦等骨干企業,建設鉬、鉭、鈮、鈹、鋯等特色稀有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
在國家提出此次計劃前,主要稀有金屬企業已經開始在深加工領域進行布局,且競爭格局雛形已現。
據章源鎢業上述高層介紹,以鎢為原料制成的刀片,可以用在機床上,但是由于國內生產工藝不行,導致每一個刀片看上去是一模一樣的,但實際上存在細小的差別,進而導致機床使用的時候,無法生產出同樣精致的產品。
為此,章源鎢業計劃投資一個高性能、高精度涂層刀片項目,這個項目生產的是硬質合金刀具的高端產品,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以充分利用其高性價比一方面替代進口產品,另一方面替代傳統硬質合金刀片。
貴研鉑業同樣如此。2010年以來,這家公司開始調整經營戰略,剝離鎳業務,專注于貴金屬業務,立足貴金屬產品、貿易、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三大核心業務板塊,以打造一條從貴金屬資源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
在硬質合金材料方面,廈門鎢業擬以與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設立九江金鷺硬質合金有限公司的方式,共同開發九江硬質合金產業基地。一期項目擬投資8億元,年產能3000噸鎢粉、2000噸硬質合金。
中信證券分析師薛峰認為,廈門鎢業生產的硬質合金等鎢深加工產品過去幾年技術進步較快,質量水平快速提升,市場空間快速擴大,具備了快速發展的條件,通過利用九江潛在的鎢資源,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公司的鎢深加工產業,未來公司硬質合金的產能有望增長超過100%。
在特色稀有金屬新材料方面,目前生產靶材的關鍵技術和市場一直被國外所壟斷,東方鉭業雖然擁有鉭粉產能約550噸、鉭絲產能約80噸,是我國最大的鉭、鈮產品研發和生產基地,但只是生產靶材所用的坯料。
為此,東方鉭業計劃投資建設一條以鉭靶材為主兼顧鈦、銅等靶材加工的年產80噸鉭金屬系列靶材生產線。
中郵證券分析師何陽陽認為,東方鉭業投資的靶材生產線可以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靶材生產工藝技術條件,帶動高純鉭錠、濺射用鉭環件等高新技術產品的快速發展,還能打破中國半導體制造企業濺射靶材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使我國鉭材加工科學領域處于世界前沿。
稀土功能材料企業五強爭霸
作為新材料之一,稀土功能材料被國家提升到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權威人士透露,國家計劃以五礦集團、包鋼稀土、有研稀土等5家企業為主,逐步形成以內蒙古包頭、四川涼山為中心的輕稀土和以江西贛州為中心的中重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
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的目的是推廣使用這些材料,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稀土價格的高漲,企業在稀土功能材料方面的創新積極性正在被打壓。
上游企業向下游拓展
在稀土礦開發、稀土冶煉和稀土功能材料開發和生產環節,原本很少有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上都有所涉及,但是最近幾年也逐漸向稀土應用環節拓展。
包鋼稀土總經理張忠此前告訴本報,未來幾年,包鋼稀土將大力發展稀土應用產業,在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方面逐步提升。
五礦集團和中國鋁業公司原本都希望通過稀土分離環節,逐漸向上下游進行拓展,不過兩家公司都遇到困境,即稀土礦山企業并不愿意將礦山資源拱手讓與央企。
尤其是南方中重稀土市場,贛州稀土礦業公司準備以自身的稀土資源作為招商引資的籌碼,吸引一批下游稀土深加工企業在贛州投資。而下游企業只能被迫與贛州稀土礦業公司合作,參股或者控股,只有這種方式才能從贛州稀土礦業公司那里獲得穩定的稀土資源。
另一個問題同樣制約著稀土深加工企業技術革新。為此,國際計劃“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積極開發高比容量、低自放電、長壽命的新型儲氫材料,提高研磨拋光材料產品檔次,提升現有催化材料性能和制備技術水平。
稀土價格高企之弊
受國家對稀土產業調控影響,從今年開始,稀土價格大幅上漲,稀土礦業公司利潤大幅上升。
“稀土價格大幅上漲帶來的稀土本身的收益,遠遠低于稀土應用環節的損失。中國多年發展起來的稀土應用產業將蒙受巨大損失。”南京稀土應用研究會副理事長王仲山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以稀土儲氫材料為例。內蒙古稀奧科貯氫合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朱惜林告訴本報,以前鎳氫系儲氫合金的成本主要取決于鎳和鈷的價格,尤其是鈷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從今年3月份開始,稀土也在成本中扮演起了重要角色。這種變化對儲氫合金產業的發展既有利也存在風險:有利在于它的資源優勢更加明顯;不利在于由于稀土價格上漲,導致對鋰離子電池市場擴大更有利。
據廈門鎢業(600549.SH)副總裁黃長庚介紹,2011年前,中國應用于制備儲氫合金的混合稀土金屬長期處于5萬~8萬元/噸的價格。今年以來,在國家產業政策推動及游資的瘋狂炒作之下,混合稀土金屬價格連續大幅上漲,8月份左右上漲至60萬元/噸。隨著稀土價格的高漲,大大削減了儲氫電池行業的整體利潤,相當部分廠家在2011年上半年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給還在發展之中的鎳氫電池行業以及儲氫合金粉行業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在黃長庚看來,稀土價格的上漲,還將進一步抑制鎳氫電池行業的技術革新。近日,三洋公司推出了全新的Eneloop鎳氫電池,具備低自放電和2000次反復充電功能,大大提升了鎳氫電池使用能力。但是由于Eneloop鎳氫電池將較大比例使用到金屬釹,這不僅將影響Eneloop鎳氫電池對一次電池的取代,還將抑制相關廠家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和關心。
“國外企業從我們手中將鎢粉買回去,再加工成硬質合金賣給我們,產值將增加幾百倍。以前國內做鎢的公司主要都是依靠賣原料賺錢,現在都在加大深加工環節的投入。”章源鎢業一位高層日前稱。
純粹賣原料賺錢在稀有金屬行業越來越少。包括章源鎢業、廈門鎢業等在內的稀有金屬上市公司都在大力投資深加工產業。
稀有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權威人士向本報透露,“十二五”期間,國家計劃大力發展稀有金屬材料產業,具體而言,將依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貴研鉑業,加快在陜西西安、云南昆明建設稀有金屬材料綜合產業基地;依托廈門鎢業、五礦集團在福建廈門、湖南株洲建設硬質合金材料基地;依托金鉬股份、寧夏東方鉭業、國核寶鈦等骨干企業,建設鉬、鉭、鈮、鈹、鋯等特色稀有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
在國家提出此次計劃前,主要稀有金屬企業已經開始在深加工領域進行布局,且競爭格局雛形已現。
據章源鎢業上述高層介紹,以鎢為原料制成的刀片,可以用在機床上,但是由于國內生產工藝不行,導致每一個刀片看上去是一模一樣的,但實際上存在細小的差別,進而導致機床使用的時候,無法生產出同樣精致的產品。
為此,章源鎢業計劃投資一個高性能、高精度涂層刀片項目,這個項目生產的是硬質合金刀具的高端產品,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以充分利用其高性價比一方面替代進口產品,另一方面替代傳統硬質合金刀片。
貴研鉑業同樣如此。2010年以來,這家公司開始調整經營戰略,剝離鎳業務,專注于貴金屬業務,立足貴金屬產品、貿易、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三大核心業務板塊,以打造一條從貴金屬資源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
在硬質合金材料方面,廈門鎢業擬以與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設立九江金鷺硬質合金有限公司的方式,共同開發九江硬質合金產業基地。一期項目擬投資8億元,年產能3000噸鎢粉、2000噸硬質合金。
中信證券分析師薛峰認為,廈門鎢業生產的硬質合金等鎢深加工產品過去幾年技術進步較快,質量水平快速提升,市場空間快速擴大,具備了快速發展的條件,通過利用九江潛在的鎢資源,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公司的鎢深加工產業,未來公司硬質合金的產能有望增長超過100%。
在特色稀有金屬新材料方面,目前生產靶材的關鍵技術和市場一直被國外所壟斷,東方鉭業雖然擁有鉭粉產能約550噸、鉭絲產能約80噸,是我國最大的鉭、鈮產品研發和生產基地,但只是生產靶材所用的坯料。
為此,東方鉭業計劃投資建設一條以鉭靶材為主兼顧鈦、銅等靶材加工的年產80噸鉭金屬系列靶材生產線。
中郵證券分析師何陽陽認為,東方鉭業投資的靶材生產線可以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靶材生產工藝技術條件,帶動高純鉭錠、濺射用鉭環件等高新技術產品的快速發展,還能打破中國半導體制造企業濺射靶材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使我國鉭材加工科學領域處于世界前沿。
稀土功能材料企業五強爭霸
作為新材料之一,稀土功能材料被國家提升到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權威人士透露,國家計劃以五礦集團、包鋼稀土、有研稀土等5家企業為主,逐步形成以內蒙古包頭、四川涼山為中心的輕稀土和以江西贛州為中心的中重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
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的目的是推廣使用這些材料,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稀土價格的高漲,企業在稀土功能材料方面的創新積極性正在被打壓。
上游企業向下游拓展
在稀土礦開發、稀土冶煉和稀土功能材料開發和生產環節,原本很少有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上都有所涉及,但是最近幾年也逐漸向稀土應用環節拓展。
包鋼稀土總經理張忠此前告訴本報,未來幾年,包鋼稀土將大力發展稀土應用產業,在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方面逐步提升。
五礦集團和中國鋁業公司原本都希望通過稀土分離環節,逐漸向上下游進行拓展,不過兩家公司都遇到困境,即稀土礦山企業并不愿意將礦山資源拱手讓與央企。
尤其是南方中重稀土市場,贛州稀土礦業公司準備以自身的稀土資源作為招商引資的籌碼,吸引一批下游稀土深加工企業在贛州投資。而下游企業只能被迫與贛州稀土礦業公司合作,參股或者控股,只有這種方式才能從贛州稀土礦業公司那里獲得穩定的稀土資源。
另一個問題同樣制約著稀土深加工企業技術革新。為此,國際計劃“十二五”期間大力發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積極開發高比容量、低自放電、長壽命的新型儲氫材料,提高研磨拋光材料產品檔次,提升現有催化材料性能和制備技術水平。
稀土價格高企之弊
受國家對稀土產業調控影響,從今年開始,稀土價格大幅上漲,稀土礦業公司利潤大幅上升。
“稀土價格大幅上漲帶來的稀土本身的收益,遠遠低于稀土應用環節的損失。中國多年發展起來的稀土應用產業將蒙受巨大損失。”南京稀土應用研究會副理事長王仲山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以稀土儲氫材料為例。內蒙古稀奧科貯氫合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朱惜林告訴本報,以前鎳氫系儲氫合金的成本主要取決于鎳和鈷的價格,尤其是鈷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從今年3月份開始,稀土也在成本中扮演起了重要角色。這種變化對儲氫合金產業的發展既有利也存在風險:有利在于它的資源優勢更加明顯;不利在于由于稀土價格上漲,導致對鋰離子電池市場擴大更有利。
據廈門鎢業(600549.SH)副總裁黃長庚介紹,2011年前,中國應用于制備儲氫合金的混合稀土金屬長期處于5萬~8萬元/噸的價格。今年以來,在國家產業政策推動及游資的瘋狂炒作之下,混合稀土金屬價格連續大幅上漲,8月份左右上漲至60萬元/噸。隨著稀土價格的高漲,大大削減了儲氫電池行業的整體利潤,相當部分廠家在2011年上半年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給還在發展之中的鎳氫電池行業以及儲氫合金粉行業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
在黃長庚看來,稀土價格的上漲,還將進一步抑制鎳氫電池行業的技術革新。近日,三洋公司推出了全新的Eneloop鎳氫電池,具備低自放電和2000次反復充電功能,大大提升了鎳氫電池使用能力。但是由于Eneloop鎳氫電池將較大比例使用到金屬釹,這不僅將影響Eneloop鎳氫電池對一次電池的取代,還將抑制相關廠家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