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長江學者、化學與化工學院閆兵教授課題組運用納米組合化學方法發現的共價連接小分子化合物的多壁碳納米管能夠特異性地結合蛋白質并且調控其活性的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發表(Zhang, B., Xing,Y.H., Li, Z.W., Zhou, H.Y., Mu, Q.X., Yan, B.* Nano Letters, May 1, 2009)。
這是課題組繼2008年在Nano Letters上發表首創納米組合化學方法的論文(A Nano-Combinatorial Library Strategy for the Discovery of Nanotubes with Reduced Protein-Binding, Cytotoxicity, and Immune Response. Nano Lett. 8(2008) 859-865)后的又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課題組自2006年以來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納米組合化學方法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發現對碳納米管進行表面化學修飾是降低其毒性并且增強其生物兼容性的一種有效手段。課題組合成出碳納米管、金納米顆粒等多個納米材料組合化學化合物庫并建立了相關的多種分析表征及生物篩選方法,證明了納米材料表面化學與多樣性修飾對降低納米材料自身的毒性及增強其特異識別蛋白質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納米毒理學、納米生物醫藥及納米分析化學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研究成果先后發表在Nano Letters,ACS Nano,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這些研究結果將為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打下基礎。
Nano Letters是美國化學會創辦的期刊,主要報導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領域內的最新基礎研究成果,現影響因子為9.627,是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研究領域四十六種期刊中文章被引用率最高的期刊。
這是課題組繼2008年在Nano Letters上發表首創納米組合化學方法的論文(A Nano-Combinatorial Library Strategy for the Discovery of Nanotubes with Reduced Protein-Binding, Cytotoxicity, and Immune Response. Nano Lett. 8(2008) 859-865)后的又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課題組自2006年以來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納米組合化學方法并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發現對碳納米管進行表面化學修飾是降低其毒性并且增強其生物兼容性的一種有效手段。課題組合成出碳納米管、金納米顆粒等多個納米材料組合化學化合物庫并建立了相關的多種分析表征及生物篩選方法,證明了納米材料表面化學與多樣性修飾對降低納米材料自身的毒性及增強其特異識別蛋白質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納米毒理學、納米生物醫藥及納米分析化學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研究成果先后發表在Nano Letters,ACS Nano,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這些研究結果將為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打下基礎。
Nano Letters是美國化學會創辦的期刊,主要報導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領域內的最新基礎研究成果,現影響因子為9.627,是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研究領域四十六種期刊中文章被引用率最高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