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不斷進化,不斷認知新世界。技術的發展不僅帶來了舒適還使人變懶,每天不得不為減肥而鍛煉;空調給你溫暖呵護也使你呼吸不到新鮮空氣或患上空調病;生產出很多好東西的同時又造成環境污染,得花很多錢去清潔天空。看來,人類要學會更加理性地對待科學,通過法規對科學帶來的負面影響防患于未然。
上世紀90年代,納米產品闖進世人生活,不斷有大量信息向人們展示納米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奇妙變化———當咖啡不慎灑在褲子上時,完全不用擔心它會弄臟你的褲子,因為這褲子是納米纖維的料子做的。咖啡或其他油污、顏料都不會留在這種褲子上。當你遭遇粉碎性骨折時,用上納米技術生產的骨頭就不用擔心走不了路或寫不成字,你可以重新擁有自己的腿或胳膊。
然而來自ETC的項目主管JimThomas(吉米•湯瑪斯)博士提醒我們,納米技術帶給人類的不僅僅是科技的恩惠和美妙的生活,它很可能是一些新的危險陷阱。ETC是國際非政府組織,一直關注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近日訪問北京的吉米博士說,納米技術將在人類健康、社會倫理、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等方面引發諸多問題。他相信到2005年納米技術將會取代基因技術成為最受爭議的應用技術,影響遍及農業發展、計算機、醫療、制藥、國防、服裝等很多方面。
為了證實這些警告是不是多余,我搜尋了所有與納米技術相關的中文網站或信息,但沒有找到一條這方面的警告。
或許正因為納米技術具有超乎想像的神奇魔力才更加危險———它一旦滲入生物學領域將迅速改變農業和醫學的面貌,人類生活方式也將在納米技術與計算機和基因生物學的結合中迅速出現革命性的變革。
納米技術讓科學家能夠以納米尺度研究、定義及控制材料的結構特性,藉以創造新的物質,包括生命體。然而基因工程可不只是帶來樂觀后果。科學家用顯微操作技術移動果蠅染色體的基因,結果培育出了比正常果蠅多長了一個胸脯和翅膀的果蠅,科學家已經可以通過基因操作把果蠅的眼睛搬到不該有眼的地方,把翅膀搬到不該長翅膀的地方。由此不難想像若用納米技術操縱生物基因會制造出什么樣的“怪物”來。
基因芯片就是典型的納米技術與基因生物學結合的產物,人們通過基因芯片能迅速查出自己基因密碼中的缺陷,并利用納米技術對錯誤基因進行修正。然而當可以治愈各種遺傳缺陷疾病和腫瘤的一天來到的時候,可怕的社會問題也許會隨之而來。
對納米最有興趣的恐怕要數醫藥公司了。依靠納米技術很容易把藥物直接送到肺、心、肝、腎和大腦中去,能輕易進入皮膚,穿越血管,可是吉米指出,這些“偉大能力”治病救人卻又很讓人擔心,因為它對人體的破壞性也同樣巨大。他拿防曬霜為例說,普通防曬霜靠加入二氧化鈦阻擋紫外線的輻射。二氧化鈦在很多物質中存在,包括白色的油漆,因為它的反光度強,化學反應度低。二氧化鈦在納米尺度下顏色出現異變,由一般的白色變成透明,由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制作的防曬霜也是透明的,它擋住紫外光卻允許其他光進入。但去年一項科學研究指出,二氧化鈦納米微粒可以進入皮膚甚至細胞,并在細胞內產生自由基,破壞原有的基因。
吉米說,事實上加入二氧化鈦納米微粒的防曬霜已和原先的產品不同,但法律常常滯后于科技,世界上還沒有對納米產品的制造及銷售提出相應的規則、監管措施,也沒有標識產品,消費者目前還無從選擇。
醫學界最津津樂道的是納米技術滲入仿生學制出的機器人。吉米說,要知道,這種機器人可不是搞家庭衛生、看護嬰兒或者制造汽車的那些大家伙。它們微小得幾乎看不見。僅由數千個原子組成,可以在細胞之間工作。據說在瑞典研制的這種機器人由多層聚合物和黃金制作,有點像人的手臂,很靈活,能撿起和移動肉眼看不見的玻璃珠。科學家希望它能在血液、尿液和細胞介質中工作,可以捕捉和移動單個細胞。
然而正因無可替代和無與倫比的功能,它必將成為最有爭議的技術。
這些納米機器人移動和重新安排人體細胞中的原子排列順序。被修改了的細胞按照新的指令發揮功能。科學家利用自然界原有的生命體(某些細菌、病毒等等)改造它們的生命過程,例如把細菌的尾巴去掉裝上納米管道,這種活的東西被稱做“生物發動機”。就是這樣一批又一批功能相關的蛋白質組群可以在人的身體里不斷替換更新,不斷復制。
原本細胞中發生的所有更新和運行都是按照DNA分子中的基因密碼序列指令井然有序地進行的。納米技術將可能仿照生命過程的各個環節制造出各種各樣的微型機器人,它們在血管中負責清除血管壁上沉積物,進入組織間隙清除癌細胞。問題是還沒人研究由此引發的負反應。
了不起的納米技術還不止如此,它可以被做成納米感應器,能準確感知農田中氣溫、水分、陽光、土壤中氮氣的變化,隨時把信息傳到坐在屋子里的農民,農民按一個鍵便“種完了地”。不用種蘋果樹就能收獲蘋果……這些都是讓吉米等學者憂慮的問題。因為目前90%的納米研究在美國手中,約10%在歐洲和日本手中,他們擔心“工廠生產資源”的新格局將引起廣泛的失業和世界市場的失衡,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構成威脅。
另一方面,不少科學家仍然質疑這些構想是否有可能出現或只是科幻小說的題材。正如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項目首席科學家白春禮院士所說,“一個嶄新的納米的世界提供給人類的將是不同于以往任何經驗的東西”。科學與技術不斷給人類生活帶來革命和挑戰,遠沒有終結的時候。
美國人認為納米科技會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而根據德國科技部的預期,到2010年納米技術的市場會達到1.4萬億美元這么大的一個潛在市場。
上世紀90年代,納米產品闖進世人生活,不斷有大量信息向人們展示納米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奇妙變化———當咖啡不慎灑在褲子上時,完全不用擔心它會弄臟你的褲子,因為這褲子是納米纖維的料子做的。咖啡或其他油污、顏料都不會留在這種褲子上。當你遭遇粉碎性骨折時,用上納米技術生產的骨頭就不用擔心走不了路或寫不成字,你可以重新擁有自己的腿或胳膊。
然而來自ETC的項目主管JimThomas(吉米•湯瑪斯)博士提醒我們,納米技術帶給人類的不僅僅是科技的恩惠和美妙的生活,它很可能是一些新的危險陷阱。ETC是國際非政府組織,一直關注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近日訪問北京的吉米博士說,納米技術將在人類健康、社會倫理、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等方面引發諸多問題。他相信到2005年納米技術將會取代基因技術成為最受爭議的應用技術,影響遍及農業發展、計算機、醫療、制藥、國防、服裝等很多方面。
為了證實這些警告是不是多余,我搜尋了所有與納米技術相關的中文網站或信息,但沒有找到一條這方面的警告。
或許正因為納米技術具有超乎想像的神奇魔力才更加危險———它一旦滲入生物學領域將迅速改變農業和醫學的面貌,人類生活方式也將在納米技術與計算機和基因生物學的結合中迅速出現革命性的變革。
納米技術讓科學家能夠以納米尺度研究、定義及控制材料的結構特性,藉以創造新的物質,包括生命體。然而基因工程可不只是帶來樂觀后果。科學家用顯微操作技術移動果蠅染色體的基因,結果培育出了比正常果蠅多長了一個胸脯和翅膀的果蠅,科學家已經可以通過基因操作把果蠅的眼睛搬到不該有眼的地方,把翅膀搬到不該長翅膀的地方。由此不難想像若用納米技術操縱生物基因會制造出什么樣的“怪物”來。
基因芯片就是典型的納米技術與基因生物學結合的產物,人們通過基因芯片能迅速查出自己基因密碼中的缺陷,并利用納米技術對錯誤基因進行修正。然而當可以治愈各種遺傳缺陷疾病和腫瘤的一天來到的時候,可怕的社會問題也許會隨之而來。
對納米最有興趣的恐怕要數醫藥公司了。依靠納米技術很容易把藥物直接送到肺、心、肝、腎和大腦中去,能輕易進入皮膚,穿越血管,可是吉米指出,這些“偉大能力”治病救人卻又很讓人擔心,因為它對人體的破壞性也同樣巨大。他拿防曬霜為例說,普通防曬霜靠加入二氧化鈦阻擋紫外線的輻射。二氧化鈦在很多物質中存在,包括白色的油漆,因為它的反光度強,化學反應度低。二氧化鈦在納米尺度下顏色出現異變,由一般的白色變成透明,由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制作的防曬霜也是透明的,它擋住紫外光卻允許其他光進入。但去年一項科學研究指出,二氧化鈦納米微粒可以進入皮膚甚至細胞,并在細胞內產生自由基,破壞原有的基因。
吉米說,事實上加入二氧化鈦納米微粒的防曬霜已和原先的產品不同,但法律常常滯后于科技,世界上還沒有對納米產品的制造及銷售提出相應的規則、監管措施,也沒有標識產品,消費者目前還無從選擇。
醫學界最津津樂道的是納米技術滲入仿生學制出的機器人。吉米說,要知道,這種機器人可不是搞家庭衛生、看護嬰兒或者制造汽車的那些大家伙。它們微小得幾乎看不見。僅由數千個原子組成,可以在細胞之間工作。據說在瑞典研制的這種機器人由多層聚合物和黃金制作,有點像人的手臂,很靈活,能撿起和移動肉眼看不見的玻璃珠。科學家希望它能在血液、尿液和細胞介質中工作,可以捕捉和移動單個細胞。
然而正因無可替代和無與倫比的功能,它必將成為最有爭議的技術。
這些納米機器人移動和重新安排人體細胞中的原子排列順序。被修改了的細胞按照新的指令發揮功能。科學家利用自然界原有的生命體(某些細菌、病毒等等)改造它們的生命過程,例如把細菌的尾巴去掉裝上納米管道,這種活的東西被稱做“生物發動機”。就是這樣一批又一批功能相關的蛋白質組群可以在人的身體里不斷替換更新,不斷復制。
原本細胞中發生的所有更新和運行都是按照DNA分子中的基因密碼序列指令井然有序地進行的。納米技術將可能仿照生命過程的各個環節制造出各種各樣的微型機器人,它們在血管中負責清除血管壁上沉積物,進入組織間隙清除癌細胞。問題是還沒人研究由此引發的負反應。
了不起的納米技術還不止如此,它可以被做成納米感應器,能準確感知農田中氣溫、水分、陽光、土壤中氮氣的變化,隨時把信息傳到坐在屋子里的農民,農民按一個鍵便“種完了地”。不用種蘋果樹就能收獲蘋果……這些都是讓吉米等學者憂慮的問題。因為目前90%的納米研究在美國手中,約10%在歐洲和日本手中,他們擔心“工廠生產資源”的新格局將引起廣泛的失業和世界市場的失衡,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構成威脅。
另一方面,不少科學家仍然質疑這些構想是否有可能出現或只是科幻小說的題材。正如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項目首席科學家白春禮院士所說,“一個嶄新的納米的世界提供給人類的將是不同于以往任何經驗的東西”。科學與技術不斷給人類生活帶來革命和挑戰,遠沒有終結的時候。
美國人認為納米科技會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而根據德國科技部的預期,到2010年納米技術的市場會達到1.4萬億美元這么大的一個潛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