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躍龍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納米光電材料與器件領域研究,目前專注于鈣鈦礦太陽電池(高效,柔性,大面積等),鈣鈦礦單晶材料與器件,疊層電池(鈣鈦礦/晶硅兩端疊層,鈣鈦礦/鈣鈦礦兩端疊層),柔性能源電子,光生載流子復合與輸運機理,太陽電池陷光結構與機理(如光子晶體,微納織構,仿生結構等)等研究。
關注:210 - 吳凱 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高分子化學及功能復合材料的交叉性前沿和應用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高分子宏觀與微納尺度傳熱及熱管理、軟物質(液態金屬、彈性體等)材料的合成、設計及應用。通過動態鍵設計、定構加工、向自然學習等巧妙的手段調控高分子及復合材料的多層級結構,設計材料的功能和性能。
關注:279 - 武俊偉 教授
研究方向:能源儲存: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鋰硫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材料化學:材料的腐蝕與防護,表面處理,物理氣相沉積(PVD)真空鍍膜等。 能源轉化: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連接板保護層;直接甲醇燃料電池 (DMFC)質子交換膜改性
關注:266 - 關注:174
- 關注:254
- 關注:286
- 常冠軍 教授
研究方向:(1)陽離子-π等動態鍵驅動實現吲哚基熱固性高性能聚合物的構筑及其循環再生; 高性能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學強度,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和微電子等高新技術領域。通過化學交聯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聚合物的力學強度,然而韌性往往變差,另外交聯后的聚合物很難再循環利用,不能重鑄,廢棄材料只能用廢渣填埋法處理。我們課題組通過在剛性骨架聚合物體系中引入“點-面”動態交聯模式,通過陽離子-π等作用成功構筑了系列高強韌、可循環使用的新型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實現了熱固性聚合物強度和韌性的同時提高,解決了熱固性工程塑料無法循環使用的公認難題。 (2)陽離子-π等動態鍵驅動吲哚基聚合物實現金屬離子的高效富集; 如何開發綠色、經濟且高效的金屬離子富集方式一直以來是人們共同面臨的難題。申請人成功構筑了系列吲哚基多孔高分子材料,提出了通過建立吲哚基團與金屬離子之間的“點-面”陽離子-π相互作用,成功實現了聚合物材料對液體中金屬離子的高效富集,發展了一種金屬離子富集方法。 (3)多功能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設計、合成和應用研究; (4)超分子自組裝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應用研究; (5) 高性能質子交換膜的設計及制備; (6)微孔凝膠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應用研究。
關注:104 - 關注:193
- 鄧二平 教授
研究方向:學習經歷 2013年本科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專業 2018年博士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碩博連讀) 工作經歷 2013.10~2014.06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學院助理(兼職) 2014.07~2017.06 國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助理工程師(兼職) 2017.07~2017.10 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Chemnit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技術培訓 2018.10~2020.09 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Chemnit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博士后 2018.07~2022.04 華北電力大學,講師,碩士生導師 2022.05加入合肥工業大學,任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關注:391 - 關注:386